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研究孕康颗粒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襄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注射用绒促性素,4 000 U/次,1次/3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孕康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妊娠成功率、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1.82%、92.73%,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_2)和孕酮(P)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清HCG、E_2和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康颗粒联合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孕激素水平和妊娠成功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作用为主;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82年2月至1992年2月,我院共收治葡萄胎105例。根据症状、体征,初诊者做血清HCG测定,辅以B超和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最后病理确诊。在收治的患者中,年龄小者20岁,大者55岁,平均年龄28.5岁。20至30岁者82例,占78%。初产妇47例,占44.7%;经产妇58例,占55.2%。105例均行吸宫术,血清HCG测定,预防性化疗。本文针对我院10年来105例葡萄胎的发病因素、咯血症状、二次刮宫、预防性化疗作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37例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反应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乌头类中药中毒患者37例。统计分析本组中毒药物种类、原因,并针对中毒反应给予治疗。结果:本组中毒药物为草乌、川乌及附子,中毒原因包括超剂量、服用方法错误、配制不合理、煎煮时间短及机体差异,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采用对应药物、催吐、洗胃、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疗后,7 d内均痊愈出院。结论:分析乌头类中药中毒反应及治疗方法,限制药物服用剂量,有助于药物合理使用,避免中毒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盆腔器官脱垂(POP)伴下尿路症状患者经改进盆底重建手术(PRS)后的排尿情况及下尿路症状变化,探讨术中联合应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于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行盆腔器官脱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Ⅰ组36例和观察Ⅱ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改进盆底重建手术,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行TVT-O、TVT-O网片吊带置入术。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手术前后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法(POP-Q)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盆底器官脱垂程度;采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调查问卷随访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排尿情况和主观POP症状,评价这3种术式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结果 3组患者术后24 h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在术后6个月的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术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观察Ⅱ组患者的C点距离、D点距离、阴道总长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下尿路症状改善率:对照组71. 1%、观察Ⅰ组83. 3%、观察Ⅱ组92. 1%,观察Ⅱ组优于观察Ⅰ组,对照组最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进盆底重建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伴下尿路症状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在术中加行TVT-O技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我科采用蓖麻油炒鸡蛋进行足月妊娠及过期妊娠的引产试验,经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