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4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266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34篇
  2篇
中国医学   14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同种异体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的迁移、分化,以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方法取7 d龄C57小鼠,制作HIBD动物模型。术后第2~3天,将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植入小鼠损伤侧脑室,同时设对照组(只注射PBS)和正常组。然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PCR、X-gal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结果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可分化为NF阳性的神经元。结论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的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患者的相关神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果:在200例DPN患者中,神经电图总异常率高达71.5%。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EM G异常率的发生逐渐增加。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EM G异常率为40.8%,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异常率达到92.2%。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H反射异常率为46.9%,而病程在10年以上者H反射异常率达到94%。其次是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分别是43.1%和58.8%,均超过40%。EM G结果提示:病程<1年组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胫前肌、趾总伸肌EM G异常率均为0,病程≥10年组异常率分别为17.6%、9.8%、21.5%、31.4%,同样随病程延长而异常率增加。结论:EM G在诊断DPN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3.
尿道外伤系泌尿外科常见急诊,早期正确处理对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我院自1973年11月至1986年11月,13年中共收治急诊男性前尿道外伤145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中开放性尿道外伤2例;因骑跨伤或会阴部直接暴力所致的球部尿道损伤143例。年龄13~76岁,其中20~50岁132例,占85.6%。145例尿道损伤其程度按熊氏分类法,尿道挫伤11  相似文献   
104.
原发性肝癌(PLC)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有国外学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序列分析、电镜、免疫组化及细菌培养技术证实了肝癌组织中确实存在螺杆菌感染。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我们采集了PLC患者新鲜的癌组织,分别做了细菌培养和扫描电镜的金标准检测,阳性者扩增肝螺杆菌(Hp)的重要相关基因vacA、cagA,DNA序列测定作为确认试验。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确认螺杆菌与PLC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两阶段康复训练(早期基础康复+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为1999-02/2002-1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共68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家属进行被动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组患者进行两段康复训练:第1阶段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基础康复训练,包括体位训练、按摩和被动运动、关节活动和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恢复部分坐位、站位平衡后进行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包括减重坐位平衡、减重站立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0~Ⅳ级,评级越高,步行能力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首次评定在发病1周病情稳定后进行,再次评定于治疗后10周进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功能性步行量表分级:康复组治疗前0级6例,I级11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治疗后I级2例,Ⅱ级3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Ⅴ级9例。对照组治疗前0级6例,I级9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4例;治疗后0级1例,I级7例,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5例。康复组治疗后步行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②Barthel指数:康复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第1阶段早期康复训练,促进了患肢和躯干的肌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第2阶段减重步行训练,将步行中负重、迈步、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从而有利于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C)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D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NYHA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及心胸比。结果对照组失访1例,余26例全部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0.05)。2组治疗后LVEF、6分钟步行距离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且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针灸走罐治疗失眠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现代医学将它归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失眠症患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于2009年9月~2010年10月间,笔者在临床上用针灸配合走罐的方法治疗本病42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6例,女2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最长26a,最短3个月。治疗前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不能再睡,睡眠不足,严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多梦、头晕、头痛、倦怠、健忘等症。2治疗方法取穴:主穴: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穴。辨证取穴:肝郁化火型配太冲、阳陵泉、太冲;痰热内扰型配中脘、丰隆、阴陵泉;阴虚火旺型配大陵、复溜;心脾两虚  相似文献   
108.
针灸配合走罐治疗乳癖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是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年妇女,是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西医称为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笔者于2008年9月~2010年10月间,采用针灸配合局部和背部交替走罐治疗本病2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4岁,平均32岁,20岁~35岁17例,36岁~44岁8例;病程最短2个月,  相似文献   
109.
杨建华  贾永涛  展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55-1455,1457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探索更多可行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50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全部资料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行为疗法对衰退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的改善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积极的意义。结论:行为疗法能提高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0.
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的标准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的标准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10年5月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机较难选择,如处理不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者猝死。结论:额叶挫裂伤手术指征有规律可循,标准化方案的制定临床可行,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