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6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61.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探究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FBM-MSC)对人Th1细胞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FBM-MSC,并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的鉴定。CD4+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FBM-MSC共培养(FBM-MSC/CD4),通过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和FBM-MSC/CD4中Th1细胞(干扰素-γ+)的数量。结果表明,FBM-MSC的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均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标准。FBM-MSC对Th1细胞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FCM检测发现,FBM-MSC/CD4中Th1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ELISA检测结果表明,IFN-γ的蛋白水平在FBM-MSC/CD4中亦低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同时,FBM-MSC/CD4中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或FBM-MSC细胞中的水平。而IL-6中和抗体能够增加FBM-MSC/CD4中的Th1细胞数量和IFN-γ的水平。结论:FBM-MSC对人Th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L-6信号通路可能是该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62.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7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5例患者中男25例、女50例,中位年龄44(19~66)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中位值13(1~66)×10~9/L,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3个月及第6个月PLT中位值分别为29(1~286)×10~9/L、57(3~616)×10~9/L、67(3~300)×10~9/L、92(10~397)×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PLT水平(均P=0.00);治疗总有效率81.33%(61/75例);PLT≥3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3~42)d。(2)不同艾曲泊帕剂量组间的体重或BMI水平比较发现均不影响药物的起效剂量,P0.05。36例患者既往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11例为rhTPO治疗有效),结果显示rhTPO治疗是否有效不影响艾曲泊帕的疗效,P0.05;另外,艾曲泊帕的疗效在不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否以及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vs 75.00%、87.88%vs 76.19%,均P0.05。(3)肝脏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为最常见的艾曲泊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或回至基线水平;期间发生血小板升高相关脑梗死1例。结论:艾曲泊帕对于ITP患者有效率高,为快速提升PLT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推荐成人患者可选50mg剂量起始,同时联合预防性保肝治疗。但艾曲泊帕停药后维持作用时间短暂、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263.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CTP)是少见病,特点是血小板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在女性,血小板周期性波动可与月经周期相关.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和实验窜检杳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为ITP.国内有关报道很少,本研究报道4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4.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CTP)是少见病,特点是血小板数量呈周期性波动.在女性,血小板周期性波动可与月经周期相关.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和实验窜检杳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极其相似,极易误诊为ITP.国内有关报道很少,本研究报道4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65.
严重创伤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负担之一,创伤后出血和凝血障碍如果没有得到适当处理,仍然是导致本可避免的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出血高级救治专家组分别于2007年、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制定了欧洲创伤后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管理指南。2023年3月新版指南在《重症监护》杂志发表,该版指南汇集了有关创伤后大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的最高级别和最新证据,旨在为创伤后大出血和凝血障碍患者从初诊到治疗阶段的全程管理提供诊疗建议。为了方便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和遵循指南,笔者将对新版指南中有关出凝血的推荐意见进行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266.
目的:评估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新药背景下脾切除术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确定脾切除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进行脾切除术的61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结果:脾切除术后的PLT峰值中位数为393×109/L,达到PLT峰值的中位时间为5 d。54例(88.5%)患者达到了初始有效,7例(11.5%)患者疗效评定为无效。在进行随访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27例持续有效,24例出现ITP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2个月。脾切除术前最低PLT为脾切除术后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P=0.037)。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患者,19例(31.1%)患者出现感染,2例(3.3%)患者出现血栓。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ITP的方式,能达到较高的持续有效率,切脾前最低的PLT显示出对切脾后疗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