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7篇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矫正方法(倒V形松解术)在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的患者,采用倒V形松解术矫正内眦赘皮,赘皮切口线与下睑切口线相连续,双层缝合法矫正下睑内翻倒睫;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的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切口瘢痕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后6个月,睑裂宽度、泪阜显露率、睫毛朝向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5%内眦切口瘢痕在术后6个月时不可见。结论倒V形松解术矫正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伴内眦赘皮,可取得功能和美观的双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无肌松插管对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PI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8日至2022年2月1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n=94,艾司氯胺酮1 mg/kg、瑞芬太尼4 μg/kg和丙泊酚0.5 mg/kg)和丙泊酚组(n= 94,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4 μg/kg)。记录气管插管前(T1:全部诱导药物后注射后30 s)以及气管插管后间隔 1 min(T2~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的变化;比较在T1时间点,两组方案PIH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艾司氯胺酮组和丙泊酚组插管前PIH发生率分别为31.5%、79.8%(P<0.001)。在所有观察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PIH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01)。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MAP较基线显著降低(F=256.78, P<0.001)。丙泊酚组MAP下降幅度大于艾司氯胺酮组(F=17.53, P<0.001)。艾司氯胺酮组插管条件满意为31例(33.7%),丙泊酚组为88例(93.6%);艾司氯胺酮组插管条件良好61例(66.3%),丙泊酚组6例(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艾司氯胺酮1 mg/kg、瑞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0.5 mg/kg的诱导方案进行无肌松插管可降低PIH的发生率,并提供临床可接受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其复杂性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的143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以直肠癌为主(55.24%),临床上以血便、黏液血便表现为主(60.84%),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误诊率达67.83%,病理类型中分化较差的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及未分化腺癌共105例(73.43%),Dukes分期中C、D期共110例(76.92%)。结论青年人大肠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提高认识及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重症抗NMDAR脑炎临床,影像学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23例血清和/或脑脊液(CSF)抗NMDAR抗体阳性、MRS评分4-5分的重症抗NMDAR脑炎,分析CSF白细胞数、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呼吸功能衰竭特点及头颅MRI、24h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结果 23例重症抗NMDAR脑炎中,精神行为异常19例(82.6%),意识障碍20例(87%)。CSF白细胞数增高19例(82.6%),与轻症抗NMDAR脑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发作17例(73.9%),其中癫痫持续状态13例(56.5%)。24h VEEG监测,广泛慢波15例,其中θ波为主调12例,δ波为主调3例。14~20HZ快波背景2例,额顶枕颞导棘波、尖波或尖慢综合波发放6例,未见异常1例。头颅MRI异常14例(60.9%),其中累及额、颞、顶枕叶皮质6例,皮质下白质多发异常信号5例,累及海马5例,累及脑干2例,未见异常9例。呼吸功能衰竭10例(43.5%),Ⅰ型呼吸功能衰竭6例,Ⅱ型呼吸功能衰竭4例。结论重症抗NMDAR脑炎疾病的严重程度、CSF白细胞数量、意识障碍程度与抗NMDAR抗体的滴度无关,重症抗NMDAR脑炎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和中枢性通气不足所致呼吸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和干预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和病情发展,对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就诊时的血压(BP)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为脑卒中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临床依据,从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96例脑卒中患者就诊后5 min内测定其血压值,并记录发病类型、性别、年龄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发病类型:SAH占总数的6.70%,脑出血占47.21%,脑梗塞占46.09%;发病性别: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男:女比为1.33:1;发病年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6~60岁和61~75岁,分别占38.28%和41.74%,其中SAH高发段为46~60岁,脑出血高发段为46~60岁和61~75岁,脑梗塞高发段为61~75岁;就诊时血压:BP正常占14.73%,BP升高占85.27%,3类脑卒中之间正常BP与B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无论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复发,血压增高者均占较高比例,因此,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最重要的危险的因素,也是脑卒中急性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加强急性期血压监测与调控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6.
47.
<正>钾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电解质之一。低钾血症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电解紊乱。血钾的正常值为3.5~5.5mmol/L,<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如果血清钾浓度相对较低,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心律失常及传异阻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激光治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47-348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干预措施,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40例患者治疗有效者121例(86.4%),无效者19例(13.6%)。无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再脱现象。护理后患者眼压下降,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肌酐有有所上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全面有效的护理能使患者的视力得到况固和提高,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芳香烃受体: 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烃受体(AhR)不仅可介导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反应,还参与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其中AhR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日益被关注Treg和Th17的分化相互抑制,并且在功能上负性调节Treg能够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而Th17则诱导以慢性炎症为损失机制的自身免疫病现今发现,AhR以配体依赖的方式调节Treg和Th17细胞分化AhR的特殊作用使其已然成为免疫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次声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模型致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对照组、假次声预处理组和次声预处理组。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行16 Hz 130 dB的次声作用2 h/d,连续作用7 d;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每日放入次声仓但不接受次声,亦连续7 d;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 h时,三组大鼠分别做MCAO模型,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观察脑梗死容积及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而假次声预处理组大鼠脑梗死容积和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 Hz 130 dB次声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脑梗塞的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学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