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分析筑桩结网固定法应用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半髋关节置换重建大小粗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39例行生物型半髋置换,并采用筑桩结网固定法重建大小粗隆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3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1±3.4)个月。手术时间(63.7±6.9)min,手术出血量(196.9±38.4)mL,切口长度(12.1±1.2)cm,术后下地时间(5.5±1.5)d,术后血色素下降(23.9±5.1)g/L,共有24例需输血,输血率为(24/39,61.5%),术后输血量(198.2±41.4)mL,大小粗隆骨折全部愈合,无螺钉松动钢丝断裂情况,完全负重时间(5.0±1.2)周,愈合时间(7.6±1.3)周。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27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 筑桩结网固定法应用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牢固的重建股骨大小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行B超、CT与MRI检查.采用Pringle法或不阻断肝门的方法施行肝切除术,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电话或信函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影像学表现:B超、CT或MRI检查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影像学表现类似,囊壁有乳头状突起,部分囊壁明显增厚,囊腔可呈多房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20例,肝内胆管囊腺癌7例.(2)手术情况:4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22例,肝左叶切除术15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例,右半肝切除术4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38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8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175±7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 mL(200~4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4例,再出血3例,肝功能不全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9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中,行肿瘤局部剜除术9例,肝左叶切除术8例,肝左外叶切除术1例,肝右后叶切除术1例.13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6例未行肝门阻断.手术时间为(210±6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 mL(200~800 mL),术后发生胆汁漏3例,再出血2例,肝功能不全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学检查:肝内胆管囊腺瘤囊腔内表层多为单层柱状上皮,排列整齐,无异型;肝内胆管囊腺癌囊腔内多有乳头状突起,细胞异型明显,并向基底膜浸润.(3)随访情况:57例患者获得随访,8例失访(囊腺瘤5例、囊腺癌3例).随访时间为14~ 139个月,其中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复发(1例因术后肝衰竭死亡);肝内胆管囊腺癌13例复发,10例死亡,其中1例为肝内胆管囊腺瘤恶变.(4)预后因素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均为98%.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1%、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是影响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x2=8.540,4.94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升高是影响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39,5.365,95%可信区间:1.664~ 40.800,1.022~ 28.172,P<0.05).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但符合率低.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CA19-9是评估肝内胆管囊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及效果。方法对2005-2009年盐都区登记治疗的复治涂阳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52例,以中老年居多,占67%。使用标化复治方案314例,占89.2%,2~3月末痰菌转阴率88.2%、91.7%,平均治愈率为86.9%。使用非标化方案38例,占10.8%,原因为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伴有合并症、并发症等。结论造成复治涂阳原因是用药不合理、间断或无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4.
李鹏鹏 《中外医疗》2012,31(10):77-7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继发胆源性胰腺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及胆总管结石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方法统计108倒胆囊结石病人性别、年龄、病程、首次发病持续时间、发病次数、结石大小、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和胆囊管直径等临床因素和合并症相关性。结果年龄≥50岁,病程≥5年、发病次数≥3次和首次发病持续时间≥24h是胆囊结石继发各种合并症的共同危险因素;胆囊大小正常,胆囊结石≤1cm、胆囊壁厚度≤0.3cm,胆囊管直径〉0.3cm是胆囊结石继发胆源性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的高发因素;结石≥2cm,胆囊管直径≤0.3cm和胆囊缩小或增大是急性胆囊炎的高发因素。结论胆囊结石病人继发合并症的诱发因素为年龄≥50岁.病程≥5年,发病次数≥3次,首次发病持续时间≥24h、结石≤1cm或≥2cm、胆囊管直径〉0.3cm等。  相似文献   
15.
手术切除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实际手术策略制定过程中,保证足够的肝切缘和保留更多的肝实质之间常存在矛盾。传统的二维成像无法精确判断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变异、无法观察肿瘤与血管的立体解剖关系以及无法精确计算剩余肝体积,使这一矛盾无法获得平衡。三维可视化技术可清晰地呈现肝内血管解剖及变异、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精确评估剩余肝体积、针对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相关灌注区域及引流区域分析,并且可以在术前模拟不同的手术方案,量化评估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使肝切除更加精准且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1-3])。Hans Schlitt在2007年偶然发现了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该手术包括第1步肝脏离断手术和第2步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在7~40d~([4-5])。ALPPS给原本失去手术机会的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音乐治疗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干预 效果。方法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门诊 MCI 患者 100 例, 随机分为rTMS组、音乐治疗组、联合组和伪刺激组各25例,治疗前后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测定和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 检查。rTMS 组采用 rTMS 治疗,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 刺激部位,刺激频率 15 Hz,总刺激量 900 脉冲 /d,连续治疗 5 d 为 1 个疗程,间隔 3 周,共 3 个疗程。音乐 治疗组采用综合的音乐治疗手段,30 min/ 次,2 次 / 周,8 次 1 个疗程,共 3 个疗程。联合组采用 rTMS 联合音乐治疗,伪刺激组采用伪刺激。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MoCA及P300 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治疗后,rTMS组、音乐治疗组和联合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0.05), 且联合组的改善效果优于 rTMS 组和音乐治疗组(P< 0.05);rTMS 组和联合组的视空间及执行、注意力、 计算力、延迟回忆和 MoCA 总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 0.05),音乐治疗组的视空间及执行、注 意力、延迟回忆和 MoCA 总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 0.05);联合组 MoCA 总分显著高于 rTMS 组和音乐治疗组(P< 0.05)。结论 经过短期干预,rTMS 和音乐治疗均能改善 MCI 患者的认知功能,且 联合使用两种干预手段的效果相对较好,长程疗效目前尚不明确,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90例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药物组、康复组和联合(艾地苯醌+康复治疗)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药物(服用艾地苯醌片,30 mg/次,3次/d,连续服用24 w)、康复训练(进行肢体、声音及定向等康复训练,1次/w,共24 w)及联合(服用艾地苯醌药物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共24 w)的治疗。于治疗12、24 w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ADAS-cog)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ADCS-ADL)量表评分对3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 w后,3组MMSE、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治疗24 w后,药物组MMSE评分仍无明显改善,但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t=-3. 395,P=0. 000; t=9. 522,P=0. 000);康复组MMSE及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t=4. 419,P=0. 010);联合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但ADAS-cog、ADCS-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t=-2. 223,P=0. 034; t=25. 116,P=0. 000),且联合组ADASADL评分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结论联合治疗虽然对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单独药物组无明显优势,但其可明显改善高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是还原型谷胱甘肽代谢酶,主要分布于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毛细胆管、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1].血浆GGT以前经常作为饮酒过度和肝功能异常的标志,近来研究发现GGT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也存在[2,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GGT的堆积是氧化应激启动与增强的必要条件,而氧化应激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4].流行病学研究同样也显示,GGT与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长期预后相关,这种关系独立于肝脏疾病、酒精消耗和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