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临床资料 1980年7月以来,我院骨科采用三翼钉内固定股方肌带骨瓣移植方法治疗五例股骨颈骨折,收到较好的效果。手术方法:凡陈  相似文献   
52.
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局限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窥镜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2 0例腰椎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采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系统 (microendoscopydis cectomy ,MEDⅡ )手术治疗。常规方法手术治疗的 30例作对照组。根据Nakai标准评价疗效 ,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 90 % ,对照组优良率 86 7%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12 6 ,P >0 0 5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后路经椎板间隙途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骨水泥阻塞兔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骨腔内的植入必然涉及受区骨髓腔的长期闭塞和髓内血管的破坏,由此而产生的髓内压和血流的变化是材料本身的影响所致,很有研究价值.目的: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远侧骨干骨内压和骨血流的改变.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摸球法取24只为模型组,其余8只不造模,作为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由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提供.方法:模型组采用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骨水泥进行造模.采用髋后外方入路,从股骨后外方肌间隙进入,在第3转子上方仅切除大转子外侧部分而不打断股骨颈,暴露转子间窝,找到骨髓腔入口,扩髓(深度为股骨长度的1/2),反复冲洗创面,冲出破坏的骨髓组织,沙布条沾干.按粉、液比2:1比例调配骨水泥,首先将一小块面团状骨水泥作为髓腔塞填入髓腔内至股骨中段狭窄处,待10 min骨水泥基本固化后,继续填入调配好里面团状骨水泥,直至填满为止.待骨水泥完全固化后,缝合关闭切口.将24只模型组兔再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4,8,16周4个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主要观察指标:①使用生理测压仪,测量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并进行比较.②采用核素骨显像方法,对模型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差异不显著(P>0.05):各时间点实验侧骨内压高于对照侧(P<0.01).模型组对照侧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术后4周高于术后16周(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核素骨显像: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术后8,16周实验侧均超过对照侧,术后16周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除术后当天及术后4周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的近、远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2只。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组,其余24只制作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的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0d),4,8,16周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3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实验侧和对照侧骨内压比较:正常组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比较无差异性;造模后0d,4,8,16周实验侧骨内压明显比对照侧增高[(4.6±0.5)比(3.1±0.4)kPa,(4.8±0.5)比(3.0±0.4)kPa,(4.7±0.4)比(3.1±0.4)kPa,(4.1±0.2)比(3.1±0.4)kPa,P<0.01)。②模型后不同观察时间段骨内压比较: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4周显著高于16周(P<0.05)。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一系列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5.
国人下胸椎及腰椎椎弓根的CT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成年国人的下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在CT上的测量分析,得出不同性别及身高的成年国人下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在其横径、延长径及倾斜角的数据,并分析数据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椎弓根固定装置提供更可靠准确的解剖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56.
何志安  李荣祝 《医学综述》2013,(20):3745-3748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手术治疗已获得广泛认同.目前主要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同时植骨融合、矫形、内固定,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钛网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内置物支撑体之一,自2002年报道第一例使用钛网植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后,钛网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康复基础训练组、针灸治疗组、低频电治疗组及综合康复组,各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康复基础训练、针灸治疗、低频电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均以NIHSS评分、Burke评分、VFSS评分及Rosenbek分级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各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8周的疗效优于治疗4周,但综合康复治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urke吞咽障碍筛查量表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及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分级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73.3%、80.0%、83.3%、93.3%,综合康复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进食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针灸及低频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05—2012-05在该院接受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2例(微创单侧组)和接受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25例(开放双侧组)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微创单侧组的切VI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均少(短)于开放双侧组(P均〈0.01)。术后1年疗效评估,微创单侧组的13本骨科学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高于开放双侧组(P〈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开放双侧组(P〈0.01)。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tQuadrant微创系统下腰椎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腰椎双侧固定椎间融合术相比,在恢复椎间隙高度、提高椎间融合率、重建腰椎稳定性方面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术更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Quadrant微创组62例和传统开放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出院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末次随访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微创技术具有操作损伤少、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不复杂,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0.
背景:精确和可靠的下肢全长片在胫骨高位截骨和膝关节置换前准备和置换后评估中都非常重要。目的:通过下肢步进摄影一次性曝光成像方法获取下肢全长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对 13 例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患者进行站立位和平卧位的下肢步进摄影获取下肢全长片,由骨科医师在 X 射线底片上用量角器测量下肢力线角,由放射科医师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力线角的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对比和相关系数研究。结果与结论:应用下肢步进摄影法一次曝光所得的 X 射线下肢全长片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手工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有很好的相关性 (r=0.638-0.975)。说明下肢步进摄影获取下肢全长片是一种快捷,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