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1.
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诊断与疫情报告之间的差距,准确掌握北京市密云县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基线资料,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2008年网报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例数为455例,核实确诊305例,符合率为67.03%。305例中甲型病毒性肝炎3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0.98%;乙型病毒性肝炎161例,占52.79%;丙型病毒性肝炎27例,占8.85%;丁型病毒性肝炎1例,占0.33%,戊型病毒性肝炎58例,占19.02%;未分型肝炎55例,占18.03%。2005~2008年,密云县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以乙型为主,甲型比例很小,但戊型肝炎的发病不容忽视。结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应为当前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同时继续定期开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免疫程序HFRS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免疫程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确定最佳免疫方案。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将158名10-12岁儿童随机分组后按不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基础免疫后0.5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2年加强免疫后0.5个月采血检测HFRS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2针(0,14d)与3针(0,7,28d)组间、2针加强(0,14d,6个月)与3针加强(0,7,28d,6个月)组间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阳性率及GMT比无显性差异;6个月加强1针在免后12-24月中,荧光抗体阳性率高于未加强组,短期 (2年内)效果优于未加强组;免疫2年加强免疫后0.5个月,4组荧光抗体及中和抗体阳性率迅速上升至96.55%-100.0%。结论:既定3针基础免疫程序可简化为2针;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54),微量蛋白尿组(n=50),大量蛋白尿组(n=52),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胆红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的总胆红素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3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832,95%CI:0.725~0.954,P0.01)。结论:总胆红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相关,胆红素的下降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91年7月开展了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为实现1995年消灭新生儿破伤风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共监测18~40岁健康育龄期妇女104人,破伤风抗体阳性52人;阳性率50%,GMT 为0.0126Iu/ml,抗体最高的为0.5Iu/ml,最低的为<0.0039Iu/ml。18~22岁组抗休阳性率最高为70%(14/22),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下降,31~35岁组抗体阳性率最低31.58%(6/19),而36~40岁组阳性率有所升高为52.17%(12/23),经统计学处理,抗体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肌肉锻炼(Kegel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肉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结合护理干预。随访产后3个月、6个月,评估两组肌力改善情况,尿失禁、腰骶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Ⅰ级和Ⅱ级例数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Ⅴ级例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性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盆底肌肉锻炼,显著增强盆底肌力,促进阴道口闭合,能治疗和预防妇女产后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ALA)、银杏叶提取物(Gingko biloba,EGb761)对波动性高糖所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HRPE)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HRPE细胞株,取生长良好的对数期细胞用于实验,换用不同条件培养液,分10组进行试验.1)5.5 mmol/L葡萄糖对照组(N组);2)33 mmol/L持续高糖组(H组);3)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F组);4)33 mmol/L渗透压对照组(P组);5)ALA50干预组(ALA50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50μmol/L ALA;6)ALA100干预组(ALA100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100μmol/L ALA;7)ALA200干预组(ALA200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200μmol/L ALA;8)EGb7610.1干预组(EGb7610.1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0.1 g/L EGb761;9)EGb7610.5干预组(EGb7610.5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0.5 g/L EGb761;10)EGb7611.0干预组(EGb7611.0组):5.5~33 mmol/L波动葡萄糖组+1.0 g/L EGb761.各组细胞培养72 h,72 h时检测各组HRPE细胞上清液中SOD,GSH,MDA,TNF-α与ICAM-1的含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持续高糖组、波动性高糖组、ALA干预组(ALA50,ALA100,ALA200)、EGb761干预组(EGb7610.1,EGb7610.5,EGb7611.0)的SOD,GSH,MDA,TNF-α与ICAM-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SOD=67.936,FGSH=71.363,FMDA=81.123,FTNF-α=70.684,FICAM-1=80.193;均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动性高糖组与持续性高糖组相比,SOD活性、GSH含量明显下降,MDA、ICAM-1与TNF-α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均P<0.05).ALA干预组(ALA50,ALA100,ALA200)、EGb761干预组(EGb7610.1,EGb7610.5,EGb7611.0)与波动性高塘组相比,各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随药物剂量增加,SOD活性、GSH含量增加,MDA,ICAM-1与TNF-α的表达量下降,存在剂量相关性(均P<0.05).结论:ALA,EGb761可能通过降低波动性高血糖对人HRPE所致氧化应激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对波动性高血糖所导致的病理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同时期住院的不合并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糖尿病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联系。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月经状态、孕产情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病理参数无差异(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患者较单纯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所以合并有糖尿病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更应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北京市密云县农民体检中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患病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状况,为探索适合郊县的慢性病管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9419名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男性超重肥胖率、症状发生率和规律服药率分别为59.86%、43.00%和52.02%...  相似文献   
20.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立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78-1479
人流也好,药流也罢,都是避孕失败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手术,现在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妇科门诊。人流是过去比较常用的方法,药流是近十年左右才兴起的,药流适用孕期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的39-49d之内,药流有5%的失败率,如果不成功,需要做人工流产补救。近年来推出的无痛人流,即配合使用全身麻醉,手术中几乎无痛苦,受到了广大女性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