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人们习惯于同一种疾病按照相同剂量服用同样的药物,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反应(包括疗效及毒性)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人类基因组信息与药物反应之间的关系,利用基因组学信息解答不同个体同一药物反应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药物治疗学向个体合理用药发展的结果,也是药理学在分子基因水平上阐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转运机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结果.通过对药物效应的基因型预测,研究遗传因素在药物疗效、作用靶位、作用模式和毒副作用上的差别,根据这些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研究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何受基因影响,而解决为什么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有不同反应这一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以下简称中毒)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小儿中毒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88年5月—2002年4月收治的小儿中毒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毒途径、年龄与中毒危险因素的关系、致死因素3个方面对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中皮肤中毒占10.1%,口服中毒占84.8%,吸入中毒占5.1%。1—12月龄占11.4%,1—3岁占14.6%,4—7岁占44.3%,8—14岁占29.7%。集体中毒16起,中毒41例。1—12月龄占2.4%,1—3岁占9.8%,4—7岁占68.3%,8—14岁19.5%。死亡5例,病死率为3.2%,高毒类农药中毒3例,占死亡病例的60%,中毒类农药中毒2例,占40%。40d及12月龄婴儿各1例,3、4、6岁各1例。各年龄组病死率:1—12月龄为11.1%,1—3岁为4.3%,4—7岁为2.9%。结论 小儿中毒的危险因素主要与父母及药农的防毒意识淡漠,父母及小儿的不良卫生习惯及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有关。但学龄前儿童教养条件差及学龄期儿童受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产生心理障碍使中毒的危险因素增加,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及临床医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典”防治人员、防治人员家属及病人家属与“非典”相关的态度 ,为制订和调整“非典”防治工作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 1 60名“非典”防治人员、 2 1 9名防治人员家属及 1 65名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1 3 6%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典”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但 88 42 %的人担心自己或家人感染上“非典”。不同人群对接触痊愈病人或解除隔离观察者的顾虑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北京市“非典”防治人员、防治人员家属及病人家属对“非典”有较正确的态度 ,大多数人支持家人从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4.
为了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体现人文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服务,我院于2008年11月开始推行护理服务“套餐”活动,血管外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经过3个多月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5.
高血压限盐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使用限量盐勺和食用低钠盐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北京市东城区3个居委会中每周在家就餐天数≥5日、自愿参加干预活动的高血压患者,分为普通加碘盐组(食用普通加碘精制盐)、盐勺组(使用限量盐勺食用普通加碘精制盐)和低钠盐组(食用低钠盐)。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及24小时尿钠含量测定,并在干预期间进行食盐消耗量测定2次、血压监测3次,同时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24小时尿钠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4小时尿钠含量盐勺组下降25.46mmol,低钠盐组下降31.07mmol,普通加碘盐组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普通加碘盐组收缩压下降5.86mmHg,盐勺组收缩压下降4.15mmHg(P〈0.05),低钠盐组舒张压下降3.71mmHg(P〈0.05)。结论正确使用限量盐勺和食用低钠盐均能达到限制钠盐摄入量、降低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6.
北京市公共场所成人被动吸烟及其危害认知情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公共场所成人被动吸烟情况及其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和态度.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拦截调查4类29个公共场所18岁及以上成人被动吸烟及相关情况.结果 被访者现在吸烟率29.2%,男性(53.0%)高于女性(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32.9%)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0%)低于其他学历人群(P<0.05).被动吸烟率39.0%,40岁~组(46.8%)高于其他年龄组人群(P<0.05),不同性别和学历人群的被动吸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吸烟危害健康、被动吸烟的人更易得心脏病、吸烟者的妻子更易得肺癌、子女更易得哮喘或呼吸道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92.7%,71.9%,74.9~6和84.4%,各知晓率在不同性别、学历人群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好于男性,高学历人群好于低学历人群.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工具、办公室、餐厅和酒吧全面禁烟的支持率分别为90.7%,87.0%,86.9%,71.8%,47.2%和35.5%,吸烟者对各类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程度均低于非吸烟者(P<0.05).室内娱乐场所全面禁烟只占19.9%.结论 北京市公共场所禁烟现状不容乐观,被动吸烟现象严重,需加强法律建设,加大被动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减少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象.  相似文献   
77.
目的描述北京市部分区县教师和医生的吸烟情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各级医院和各类学校的医生和教师各390人,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吸烟情况、对烟草的知识和态度三个方面。描述两人群吸烟率,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两职业人群中,均没有女性吸烟。男性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34.19%(40/117),男性医生现在吸烟率为30.56%(44/144)。在吸烟知识、态度等方面,不吸烟者得分或者知晓率均高于吸烟者,且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家里禁烟规定越松,吸烟的可能性越大(OR=3.895,95%CI2.456~6.179);受教育水平越高(OR=0.733,95%CI0.617~0.871)、二手烟与疾病关联知晓率得分越高(OR=0.733,95%CI0.617~0.871),吸烟的可能性均越低。结论北京市教师和医生的吸烟率相对于2008年有所下降,但仍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加强家庭戒烟规定的宣传,加强二手烟危害宣传等,进一步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监测平面媒体烟草广告及控烟报道刊出情况,评价全面禁止烟草广告政策在我国平面媒体的执行情况.方法 监测91种平面媒体2013年5月13日-19日所有版面的刊出内容,对其刊出的烟草广告及控烟报道进行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 11种报纸杂志刊出烟草广告12篇,占监测媒体种类的12.1%;其中直接烟草广告2篇,新闻专访和新闻特写等深度报道占33.3% (4/12).17种报纸刊出控烟报道37篇,占监测媒体种类的18.7%,未见杂志刊登控烟报道;控烟报道中64.9% (24/37)为新闻消息.结论 须尽快修改烟草广告相关法律,明确烟草广告定义,去除法律盲区;加强平面媒体烟草广告监管力度;加强控烟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监测北京市≥ 15岁人群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家庭的二手烟暴露情况,评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方法 数据源于2014年和2016年北京市成人烟草调查。两次调查均覆盖北京市16个区。每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式,应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100个监测点的有效个人问卷8 484份和9 372份。采用SPSS 20.0软件和R 3.4.4软件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 15岁人群在各类场所中的二手烟暴露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 北京市≥ 15岁人群在医疗机构、政府大楼、大学、中小学校(室内外)和餐馆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由2014年的12.8%、19.7%、24.3%、32.8%和65.7%下降到2016年的6.2%、10.8%、12.5%、19.1%和32.5%;酒吧/夜总会的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89.5%和80.3%;室内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从35.7%下降到20.0%;公共交通工具的二手烟暴露率由3.9%下降到2.5%;家庭二手烟暴露率分别为39.8%和37.6%。结论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的禁止吸烟场所中二手烟暴露率明显下降,实施的效果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实施《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以来,北京市≥15岁人群对吸烟危害认知的变化情况。方法数据源于2014年和2016年北京市成人烟草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样本覆盖北京市16区。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使用电子化问卷收集相关数据。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100个监测点的有效个人问卷8 484份和9 372份。用SPSS 20.0统计软件和R 3.4.4软件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15岁人群对吸烟危害的知晓率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北京市≥15岁人群对吸烟导致肺癌、心肌梗死、中风和阴茎勃起障碍的综合知晓率由2014年的27.4%上升到2016年的30.3%(P=0.010)。认同低焦油等于低危害的比例由34.8%下降到23.6%(P0.001)。结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对公众了解吸烟危害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