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灸治疗颈椎病1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由颈椎肥大、椎间盘退行性变等多种因素造成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或椎动脉受压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并用治疗颈椎病,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62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84例。颈型24例,神经根型31例,脊髓型5例,椎动脉型30例,交感型14例,混合型58例。治疗方法针后溪(双),灸大杼、悬钟。颈型加风池、天柱(均双);神经根型加针夹脊、肩井、曲池、外关、八邪穴,灸大椎;脊髓型加灸大椎、身柱;椎动脉型加灸大椎、百会,针风池(双);交感…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B/M型超声研究颏舌骨肌的运动变化规律,评估其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的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的30例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B/M型超声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3周、痊愈后观察患者吞咽5 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招募20例无吞咽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颏舌骨肌的运动。 结果健康老年人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798±0.996)mm、(0.897±0.113)s、(8.696±0.91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178±0.847)mm、(1.672±0.195)s、(3.719±0.88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3周: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833±0.805)mm、(1.331±0.151)s、(5.735±0.684)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后: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693±0.422)mm、(0.848±0.294)s、(8.591±0.984)mm/s。 结论B/M型超声能准确定量评估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功能改善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脂肪肝化汤治疗湿热痰瘀互结型脂肪肝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等类中药的配伍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脂肪肝化汤(薏苡仁、败酱草、广郁金、石菖蒲、赤丹参、茅苍术、鸡内金等)治疗。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1.67%。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B超复查肝脏脂肪性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示:脂肪肝化汤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34.
野蔷薇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野蔷薇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柱色谱、重结晶等从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野蔷薇根醇提物中又分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江酸(1),sericoside (2),ilexoside B (3),4,4′,6′-三羟基双氢查耳酮(4),(+)儿茶素(2R,3S) (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野蔷薇根中分到。  相似文献   
35.
针刺与药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延芳  于琳  丁建萍  蔡红英  程辉 《中国针灸》2003,23(12):715-716
目的 :寻求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方法 :将 9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穴取环跳、髀关、阳陵泉等 )和营养神经药物组(口服维生素B1 、腺苷钴胺片)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 :针刺组的治愈率为 73 8% ,总有效率为93 8% ,明显高于药物组的 40 6%和 56 2 % ,P <0 0 1。结论 :针刺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6.
槐果皮中的异黄酮甙类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槐果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对66个异黄酮甙类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槐(Sophora japonica)果皮中分离得到5个异黄酮甙类成分,它们的结构确定为染料木素7,4′-二葡萄糖甙(genistein7,4′-di-O-β-D-glucoside,I),槐属双甙(sophorabioside,Ⅱ),樱黄素4′-O-β-D-葡萄糖甙(prunetin4′-O-β-D-glucoside,Ⅲ)。槐属甙(sophororicoside,Ⅳ),染料木甙(genistin,Ⅴ)。结论:化合物I、Ⅲ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治疗,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 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可降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8.
肺炎是小儿发病和病死率较高的疾患。1958年我院儿科住院病儿总数9121名,其中4150例是肺炎,占住院总数的45.5%,肺炎病死率占总病死率的58.49%。由1958年11月到1959年2月我院儿科对2260例小儿肺炎进行了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疗法,收到了一定的疗效。兹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与梗死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梗死前72h以上有无心绞痛病史,分为观察组(有心绞痛)48例和对照组(无心绞痛)77例,对两组的梗死面积、并发病和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梗死面积小(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针灸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变应性鼻炎可因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异常反应。笔者采用针刺、隔饼灸及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60例 ,随访 1年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0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5岁 ,平均年龄 2 6.3岁 ;病程在 1年以内的1 7例 ,1~ 5年 1 5例 ,5年以上 2 8例。其中 92 %患者接受过各种中西药物治疗及脱敏治疗 ,但疗效不明显 ,该组患者中有 1 5例伴有过敏性哮喘。治疗方法1 .针刺用 40 mm毫针针刺印堂、风池、迎香、合谷、太渊、足三里 (均双侧 )。风池、迎香用捻转泻法 ,使风池穴针感直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