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该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RP-18),凝胶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重结晶等多种分离纯化手段,从杜仲雄花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xo-12-en-ursane-28-O-α-Larabin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28→1)-β-D-glucopyranosyl ester(2),熊果酸(3),α-香树脂醇(4),熊果醇(5),3-O-乙酰基熊果酸乙酸酯(6),3-O-乙酰基齐墩果酸(7),白桦脂酸(8),白桦脂醇(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所分离的9个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仅有化合物3对K562和Hep G2细胞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余化合物对所选的2种细胞均无明显活性。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饮食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症状积分、并发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发病策略及措施,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方法对汉阳区2009年10月8月龄~14周岁目标儿童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情况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效果。结果全区调查摸底目标儿童63 520例,实际接种61 241例,其中报告接种率为96.41%,估算接种率为94.38%,D值(0.02)<0.05,报告接种率可信;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6.11%,第三方评估接种率为94.48%,较报告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6.37%,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免疫后麻疹报告发病率明显下降;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强化后阳性率为92.26%。结论控制和消除麻疹发病,除加强传染源(患者)管理外,最有效的措施是强化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构筑目标人群免疫屏障,加强麻疹疫情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对学生评教的调查,发现现有评教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学生评教工作。方法调查某医学院校787名学生和261名教师,了解学生评教的干扰因素、专家和教师的主动情况、学生对评价如何发挥作用的意见、督导专家反馈情况等内容。统计结果行t检验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各项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结果教师对学生评教的主动影响较小,221名(84.7%)教师选择“不会因学生评教而放松对学生要求”;有37.0%(291/787)的学生认为督导专家有向其主动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有65.9%(519/787)的学生认为教师有主动了解其学习情况。学生认为运用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大。但评价后缺乏有力指导、课程组对评价意见重视不够、督导专家书面反馈情况不及时会影响到评教工作的开展。结论应提高学生评教积极性,大力推行发展性评价.合理利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最终使教师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国的标准化音乐刺激材料库。方法:从音乐网站、论坛等收集到预期能引起积极、中性和消极情绪的音乐199首,请音乐专业人士及乐感较好的若干小组成员依据诱发情绪的明确性、音乐的熟悉度和声音的质量三个标准筛选出78首音乐。征集160名在校大学生,对音乐的愉悦度、唤醒度和表达性进行自我报告的9点量表评分。结果:三维度的各评分段均有一定数量音乐材料分布,中、高分段音乐数量偏多,占总数70%以上;愉悦度、唤醒度和表达性评分两两之间具有较高正相关(r=0.85~0.90,均P0.01),唤醒度对表达性与愉悦度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β=-0.17,P0.01);在对3个维度的评分上,男生组和女生组均呈较高正相关(r=0.95~0.99,均P0.01),但男生愉悦度和唤醒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聚类分析将音乐聚为3类,分别可引发预期的积极、中性和消极三种情绪。结论:本研究初步编制了一套情绪音乐库,可作为情绪刺激材料,但仍有待扩充和更细致的评定。  相似文献   
76.
长期以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扰着很多患者,由于其多样性的临床分型、复杂的作用机制,COPD目前尚缺少明确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对临床分型和生物标志物的准确分析能够有效提示疾病的发展进程,指导临床用药,进行精准治疗。对近年来报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分型和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期望为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肠杆菌菌种分布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09~2010年分离到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非重复菌株共45株,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以及产酶表型和PCR检测产酶分子机制。结果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4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17株菌对亚胺
培南中介或耐药,21株对美罗培南中介或耐药,36株对厄他培南中介或耐药,绝大多数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耐药。受试菌株中改
良Hodge试验阳性检出率最高(77.8%),其次为EDTA纸片增效试验(57.8%)和PBA纸片增效试验(22.2%)。blaTEM、blaSHV
和blaCTX-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0.0%,53.3%和15.6%,同时携带2 种及以上基因的检出率为44.4%。blaIMP 基因检出率为
48.9%。4株菌(3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阴沟肠杆菌)为blaKPC基因阳性,检出率为8.9%,且位于质粒上。结论研究发现肠杆菌
科细菌产酶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的主要机制,产碳青霉烯酶或合并多种β-内酰胺酶可引起非敏感或耐药的出现。
本研究报道了在西南地区发现在质粒携带的KPC-2型酶,可能引起不同菌种间水平传播,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NAC-1在自噬介导的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诱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自噬及凋亡过程中,NAC-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下调NAC-1表达,检测其对SKOV3/DDP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其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结果: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后,细胞自噬及凋亡水平升高,NAC-1蛋白表达升高。siRNA下调NAC-1基因后,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凋亡升高,细胞顺铂耐药性降低。结论:NAC-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参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降低NAC-1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9.
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基层医院少见,现将笔者见到的1例误诊误治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5年,冠心病史10年并有陈旧下壁梗死,腔隙性脑梗塞5年。此次住院以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Ⅲ级(极高危险组),脑梗塞后遗症收治。查体:血压140/90mmHg,脉率67次/min,呼吸20次/min,神清,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儿童成长过程中阶段性口腔护理的方法。方法:以深圳市636例2005年出生的婴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8例。实验组婴儿从出生起长期跟踪观察并进行阶段性口腔护理,对照组未加阶段性口腔护理指导,每33个月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口腔问题的调查,研究至2009年12月终止,比较两组儿童口腔问题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资料完整者278例,其中龋齿18例,鹅口疮11例,疱疹性口炎6例,牙齿发育不良7例,前牙反合15例;对照组资料完整者229例,其中龋齿48例,鹅口疮25例,疱疹性口炎29例,牙齿发育不良21例,前牙反合47例,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儿童成长过程中阶段性口腔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率,更好地促进儿童牙齿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