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案及数字符号,然后模仿特定动作;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患侧大脑皮质M1区、第7颈椎棘突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2.32±12.56)、WMFT评分(51.57±11.45)、MBI评分(73.57±10.17),MEP的潜伏期(22.69±2.11)ms、波幅(1.25±0.38)mV、中枢运动传导时间(10.12±1.46)m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后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2.
采用双波长一元线性回归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乙基吗啡滴眼液的含量,消除了附加剂羟苯乙酯对主药测定的干扰,方法简便,回收率为100.0%,RSD=0.53%。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后南通地区二级医院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南通地区12家二级医院2007年6~12月各月某日30张(共计2520张)普通门诊处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该地区普通门诊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1种,抗菌药物应用比例为37.0%,注射剂应用比例为21.2%,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达78.6%,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80.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金额约为101.3元。结论:处方评价工作对于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2组患者均行传统康复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频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刺激频率5 Hz,刺激强度为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时间2 s,间歇10 s,刺激时间为20 min,对照组在传统康复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假rTMS治疗,操作方法及刺激参数同治疗组,但仅将探头垂直于患者颅骨,不给予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吞咽功能性交流测试(FCM)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MASA)进行疗效评估。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相关脑区变化进行观察。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FCM评级、MMASA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18.40±3.10)分]、FCM评级[(6.10±0.74)级]、MMASA评分[(90.30±6.3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脑顶叶、顶上小叶、BA7区、BA40区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 结论 5 Hz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皮质对应区,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脑区激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而对照组患者则增加假吞咽动作观察疗法。观察组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风景视频,2组均每周治疗5次,每次10 min,一共治疗6周。2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渗透-误吸评估(PAS)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评估其吞咽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OIS评级、PAS评级和EAT-10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FOIS评级(5.03±0.96)级、PAS评级(2.57±1.01)级和EAT-10评分(20.80±4.90)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6.
脐尿管脓肿临床罕见,我院自1980-1996年共收治该病5例,本组病例都在抗炎治疗的同时均行脓肿切排,术前我们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准备工作,及针对本病特点采取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术后我们着重做好切口护理,留置导尿护理,饮食护理和宣教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患儿都在术后12-20天痊愈出院。其中3例在术后3-6个月复诊,行Ⅱ期脐尿管切除,2例术后未随访复诊。  相似文献   
2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2年6月~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均符合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男54例,女31例;年龄40-86岁;病程3-15d#脑出血30例,脑梗死53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7d,脑出血和混合性脑卒中于发病后15d均进行康复护理。①被动运动:在无痛范围内协助患肢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指屈伸活动等。②主动运动:患者尽早开始做自助被动运动,用健肢协助患肢上举、手指和手掌抓握,拇指与其他指对指,拇指与示指捏抓,拧毛巾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运动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观察疗法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40.23±8.28)分]、WMFT评分[(54.95±8.46)分]、MBI评分[(74.29±10.9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表面肌电图(RMS)的影响。 方法 将67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上肢上举训练等,治疗组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基础上,使用肺功能训练仪进行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6分钟步行测试、COPD评估测试(CAT)、BODE指数评分、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及表面肌电图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肺功能及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的RMS。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呼吸肌表面肌电图的RMS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6分钟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呼吸肌表面肌电信号的RMS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VC和FEV1较治疗前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FVC和FEV1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呼吸肌表面肌电图的RMS。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预防脑血管病复发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模仿训练。2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由同一医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评估患者的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FMA上肢部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各时间点的FMA上肢评分、BI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治疗组出院后各时间点的FMA上肢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模仿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疗效,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