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李建美,吴林,张钧华,刘双风,孙学敏,冯静珠,朱国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00034)心率变异性(HRV)可定量估价植物神经张力对心脏的作用,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或迷走神经张力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 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镉(Cd)对大鼠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金属硫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对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进行连续Cd染毒(0~1.5 mg/kg bw)12周,5d/w,收集血样、尿样及骨组织,分别测定体内镉负荷;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骨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同时,应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以不同浓度的Cd(0~2.0 μmol/L)作用24 h以及1.0 μmol/L Cd作用不同时间(24~72 h)后,应用RT-PCR,观察成骨细胞M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镉染毒后体内镉负荷显著增加,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镉染毒能够诱导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各剂量染毒大鼠骨组织MT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结果同样表明,镉作用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并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MT基因表达也明显增高,特别是在0.5 μmol/L和2.0 μmol/L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0 μmol/L CdCl2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诱导成骨细胞MT表达,但表达量并不随锅作用时间而出现明显改变.结论 镉能诱导骨组织及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表达,MT可能镉在致骨损伤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布特征和易发因素相关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机理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50~69岁绝经1年以上妇女,以问卷调查,结合DXA测量BMD值,以及血清1α,25(OH)2D3等骨代谢指标测定,分析与骨丢失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增龄和绝经年限的延长而上升,绝经年龄早、生育胎数多、哺乳时间长是低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使用雌激素、长期饮用牛奶、维持一定体重对骨量值有保护作用。此外,绝经后OP妇女的血清1α,25(OH)2D3和25(OH)D3含量均明显低于非OP妇女,血清1α,25(OH)2D3含量与BMD值呈高度相关(r=0.693,P〈0.01)。骨代谢相关指标分析表明,绝经后OP表现为高骨转换型,维生素D与PTH状态,以及DPD/Cr等均是评价绝经后OP患者的重要指标。结论妇女绝经后有一个快速的骨丢失过程,而血清1α,25(OH)2D3水平的低下是绝经后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维护骨骼健康,应维持其底物25(OH)D3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6.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陆续发表于<加拿大医学会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两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PPI)联用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心血管医生和消化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围绕抗血小板治疗引发了更多的思考,也还有待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Ca^2+和H^+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法,参激光扫描焦显微镜动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胎牛血清对单个血管平滑肌内游离Ca^2+和H^+浓度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30%胎牛血清可以引起细胞内一快速的,持续的游离Ca^2+浓度升高,而30%胎牛血清加0.3mg/L雷公藤红素则可以产生抑制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升高的效应;  相似文献   
58.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作为介入性治疗手段对动脉粥样硬化(AS)狭窄的病变进行扩张,尽管其临床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成功的PTA及术后6个月内原扩张部位出现的再狭窄(RS)的机制仍不甚清楚。本研究用家兔制做成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狭窄病变进行PTA,以探讨PTA及术后RS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CP)病人营养风险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回顾性筛查156例CP病人的营养风险,纳入14项可能影响CP病人营养风险的临床参数,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56例病人中,营养风险病人的比例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病人(44.9%vs25.6%,χ~2=12.64,P=0.000 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内镜下或外科胰腺干预、使用胰酶替代治疗、是否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否平素进食不充分、是否使用营养支持和3个月以上营养支持等7项因素与营养风险发生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平素进食不充分、3个月以上营养支持等为CP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病人营养风险高,需早期心理干预、鼓励恰当进食和适时的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脂肪肝(fatty liver, FL)和脂肪胰(fatty pancreas, FP)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为重视和规范脂肪胰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8月前瞻性地入选脂肪肝和/或脂肪胰患者、健康体检者共372例。分为脂肪肝组(112例)、脂肪胰组(102例)、脂肪肝合并脂肪胰组(80例)和健康体检对照者(78例)。检测不同组别患者BMI、三角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 TSF)、上臂中点围(mild arm circumference, MAC)、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MC)和手握力等人体测量指标,多频电阻抗分析法检测人体成分指标、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实验室营养指标。结果 和FL组相比,FP组BMI[(27.36±7.87) vs (24.34±8.62)kg/m2,P=0.02]、人体脂肪组织量[(24.56±7.01) vs (18.96±8.44)kg,P=0.00)]、三酰甘油[(2.81±0.49) vs (1.72±0.48)mmol/L,P=0.04)、空腹血糖[(6.22±0.87) vs (5.54±0.98)mmol/L,P=0.00]和胰岛素抵抗指数(6.21±2.08 vs 3.91±0.84,P=0.00)紊乱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和FL相比有类似的结果,同时合并组三酰甘油较FP组明显升高[(2.81±0.49) vs (3.57±0.54)mmol/L,P=0.01)]。结论 脂肪胰较脂肪肝患者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营养过剩问题,亟需重视和积极营养干预脂肪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