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5篇
  免费   2078篇
  国内免费   1133篇
耳鼻咽喉   204篇
儿科学   378篇
妇产科学   335篇
基础医学   1265篇
口腔科学   213篇
临床医学   6387篇
内科学   2358篇
皮肤病学   306篇
神经病学   717篇
特种医学   9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83篇
综合类   9106篇
预防医学   3946篇
眼科学   406篇
药学   3875篇
  42篇
中国医学   3672篇
肿瘤学   930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1025篇
  2022年   817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991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815篇
  2015年   821篇
  2014年   2086篇
  2013年   1777篇
  2012年   1957篇
  2011年   2024篇
  2010年   2028篇
  2009年   1871篇
  2008年   1715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631篇
  2005年   1565篇
  2004年   1293篇
  2003年   1222篇
  2002年   1013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778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45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343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88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影响高原习服的主要因素有个体因素、精神因素、营养因素、体力负荷、海拔高度、登高速度及生活习惯等[1].这主要是从个体角度来讲的,也是高原医学以个体研究为主时期的硕果.但从群体预防的角度出发,研究此问题则应借助于流行病学方法加以解决.高原医学的任务最终全然是从促进个体习服走向促进群体习服.而对群体习服尤其是象青藏铁路修建者这样前所未有的巨大并具有迁流性的初入人群,影响其高原习服水平的因素是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其极为重大现实和未来意义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82.
复发性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挽救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复发后的临床表现、与复发有关的因素、再手术的意义及缺损组织的修复。方法 排除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仅收集治疗后复发并且有再手术意义的病例。应用乘积极限法估计生存率,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运算。结果 1993~2002年共有25例患者符合要求。男19例,女6例,年龄13~66岁,平均46.1岁。所有患者均有至少1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史。末次治疗至复发的时间2周~46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80%的患者肿瘤复发出现于末次治疗后2年内。术后随访1~65个月。再手术中无死亡病例。5例健在无肿瘤复发;局部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经过1刀或手术治疗后2例健在、1例带瘤生存;死于局部复发13例,死于肺转移1例,死于无关疾病1例,失访2例。1年生存率62.5%,2年生存率43.7%,3年生存率29.1%,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次,中枢性尿崩症1例次,皮瓣部分坏死1例次。手术修补脑脊液漏l例。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多发生于末次治疗后2年之内,主要症状是头痛及局部隆起。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与复发密切相关。合理、及时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运用有效修复手段的再手术可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并发症主要是脑脊液漏,多数可通过保守方法治愈。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Z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进行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属种鉴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细菌23S rDNA基因作为鉴别细菌属的靶基因,通过设计合适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和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扩增产物的酶切片段进行RFLP分析和SSCF,分析。[结果]运用通用引物可以扩增出13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的23S rDNA基因Hpa Ⅱ酶切产物的RFLP分析表明,不同种属的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的RFLP图谱,利于进行细菌属的鉴定。不同种属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SSCF,图谱变异性更大,不利于进行种属间鉴别。对5种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的23S rDNA基因扩增产物的RFLP和SSCP分析表明,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表现出相似的RFLP图谱,SSCP图谱的变异性较大,这有利于进行血清型间鉴别甚至株间的鉴别。[结论]PCR-RFLP和PCR-SSCP具有应用于食源性感染常见致病菌种、属鉴别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异物术中并发气管、支气管持续痉挛的抢救方法、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都中断手术进行抢救。其中32例待症状缓解后继续完成手术,4例手术失败中2例送ICU病房救治,2例待麻醉基本苏醒后,改期手术,无1例死亡.结论 气管、支气管持续痉挛是一种危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进程,而且也会因持续缺氧造成其它器官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1慢性精神障碍者需要的护理帮助 1.1除少数重度以上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状态、精神分裂症、抑郁者外,慢性精神障碍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心理因素。表现为:(1)社会能力,如主动记事、做事、自理能力。(2)社会兴趣,如有兴趣爱好,对人友好、与人交流等。(3)个人整洁,如衣着干净、整齐、饮食卫生。这些积极因素与慢性精神障碍者的需求显著相关。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懂得这些方面的知识,认识自己的需要和重视个人的积极心理因素。同时对于那些对事物兴趣低的人,因为他们心理需要少,应帮助他们认识和重视所需的护理帮助。另一方面社会能力低者对行为治疗需求大,需要这方面的护理帮助多。  相似文献   
86.
促进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对胎儿的影响,进而提高医疗质量,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87.
静脉预注H1,H2受体阻滞药对减轻鱼精蛋白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30例ASD、V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与预防用药两组,对比观察H1、H2受体阻滞药苯海拉明、西米替丁对减轻鱼精蛋白副作用的效果和应用鱼精蛋白后补体C3、C4、CH50浓度变化。结果发现预防用药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应用鱼精蛋白后C3、C4、CH50均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提示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可引起补体激活、组胺释放,H1、H2受体阻滞药能够减轻鱼精蛋白引起的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分别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和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和 C_3的含量。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 I gG、I gM 和 I gE 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 gA 的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改变;而 C_3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提示: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后,I gG、I gM 和 I gE 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呈同步增高的趋势;补体和抗体协同参与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此过程中消耗补体,使 C_3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8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多种器官,侵犯胸部引起心肺病变约占患者的1/2以上,其 X 线表现多种多样,容易造成误诊。本文作者查阅了我院1988年1月至1992年1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49例,其中心肺受累26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 X 线表现做一探讨。1 临床资料:男6例,女20例,年龄12岁—45岁,平均28.4岁。临床表现:其中以发热、胸痛、呼吸急促,咯血痰等为初发症状者9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者12例(有的患者为第二次、第三次住院)。发病初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选取某地区206名VDT作业人员为观察组,178名对照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调查。环境监测结果除照度、负离子浓度偏低外其余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或在参考范围内。t检验显示:男、女性观察组情绪性(N)量表分均高于各自对照(P<0.01)。女性20~29岁观察组谎分(L)量表分低于女性同龄对照(P<0.05),女性40~49岁观察组精神质(P)量表分高于女性同龄对照(P<0.05)。按作业总时数分组,q检验各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VDT作用人员个性心理影响主要体现在N量表,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