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曹咏红  张勇  农莉晓  卢瑞朝 《广西医学》2009,31(7):1003-1004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服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指标、CD4^+T淋巴细胞值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0%,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上升189个/μl,对照组上升71个/μl,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咯血窒息是肺结核急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50%~100%[1]。如何预防咯血窒息,提高窒息的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重要临床问题。我们于2000年5月~2008年2月间运用机械通气加酚妥拉明持续静脉滴注的方法,成功救治了7例合并肺心病的肺结核顽固性大咯血窒息患者,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曹咏红  卢瑞朝 《中国医药》2009,4(8):922-9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在我国不断上升,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率上升十分明显,已成为广西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V与MTB双重感染并不是简单两种病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使得HIV感染者发病率与病死率大大提高.本文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检测与治疗进行阐述.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晚期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其病死率大约是单纯肺结核的4倍,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给诊断与治疗带来了困难,结核病加速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疾病发展进程.而艾滋病的流行,使广西的结核病疫情不断上升,广西的公共卫生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治疗艾滋病的唯一方法,但是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复杂,该文对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有关因素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周,咯血、气促1d于2009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009年11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黏液痰,伴发热,无胸痛、气促、盗汗、乏力等。11月21日凌晨4时突然咯血约40mL,于当日8时到外院就诊,并再次咯血约200mL,摄片检查胸片示两上中下肺淡薄模糊影,右中肺融合成团片状密集影,诊断为肺结核转诊我院。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03/2007-03共收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32例,其中误诊13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9~56岁。感染途径:性途径感染5例,静脉吸毒感染7例,感染途径不明1例。职业特点:农民5例,工人1例,养殖户5例,无职业2例。临床特点:发热13例,头痛13例,恶心、呕吐13例,意识障碍4例,视物模糊1例,听力下降1例,脑膜刺激征13例,偏瘫、失语2例。1.2误诊情况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7例,误诊为CM V脑炎2例,误诊为弓形虫脑炎3例,误诊为H IV相关性脑炎1例。1.3诊断与治疗本组均经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阳性者送广西艾滋病监测检测中心确定(蛋白印迹法、W estern B lot),A IDS的诊断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 IV/A 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作诊断[1]。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按艾滋病治疗学诊断[2]。本组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在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同时或先后给予:(1)抗真菌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并仍应联合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从低剂量开始,逐渐递增。成人开始剂量为0.5~...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勇  曹咏红 《广西医学》2009,31(6):888-88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61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4.1%),咳嗽(37.4%),咳痰(78.7%),气促(44.3%)。贫血39例(63.9%),消瘦(63.9%);胸部X线表现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低(16.4%),肺外淋巴结核常见。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曹咏红  张勇  唐秀文 《临床荟萃》2009,24(13):1152-1153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自1923年从动物肺脏分离出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该菌极少引起人类疾病,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增多,从艾滋病患者多种标本中分离出该菌逐年增多,文献资料也偶有报道。目前,马红球菌感染也是我院艾滋病患者的特征性感染之一。现对我院2004年以来确诊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淋巴结感染 33 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咏红  张锡贵  吕清 《内科》2007,2(6):942-94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免疫缺陷传染病。艾滋病的原发病理学改变主要见于淋巴组织,其中淋巴结是主要的靶器官,可以出现多种机会性感染,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资料完整的33例病例的临床特点作出初步总结,介绍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