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现况,并与10年间结果对比,为改进冠心病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就诊≥80岁冠心病患者,调查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种类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共收集447例患者,男性420例(94.0%),女性27例(6.0%),年龄(88.5±4.8)岁,体质量指数(23.5±4.0)kg/m2,≥24 kg/m2者占47.4%。(1)抗血小板药物总使用率为75.4%,与2005年、2012年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2)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高血压77.6%,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78.4%,糖尿病83.4%,血脂紊乱14.3%,吸烟72.3%;各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3)危险因素达标率:血压42.2%,血糖47.3%,总胆固醇37.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6%。与2012年比较,各危险因素治疗率及血压达标率明显偏低(P0.01),血脂达标率明显升高(P0.05);(4)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66.2%,β受体阻滞剂32.0%,调脂药60.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25.5%/31.3%,除β受体阻滞剂外均高于2012年。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较10年前有所提高,二级预防药物使用率及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均有所改善,但依指南推荐目标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高压氧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治疗的疾病涉及临床各个学科,尤其是在各种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显示了明显的优势[1].随着高压氧医学的发展,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护理也日趋专业化与系统化,高压氧相关的护理论文也日渐增多.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和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产物,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是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  相似文献   
83.
84.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若生成过多、排泄减少,则出现尿酸水平动态失衡,表现为血尿酸升高,非同日2次空腹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 mg/dl)、女性>360μmol/L(6 mg/dl),为高尿酸血症(HUA)。其中5%~19%的HUA会发展为痛风,大部分则为无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的HUA。HUA与高血压存在复杂的关系,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增加15%~23%[1]。  相似文献   
85.
目的了解髂动脉多发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及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例发生于髂动脉的炎性腹主动脉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炎性腹主动脉瘤好发于70岁左右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突发腹痛或背痛,体重下降,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动脉瘤壁增厚,炎症累及输尿管可引起肾盂积水,常规治疗需手术,早期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避免或推迟手术。结论突发严重腹痛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增厚及肾盂积水支持本病诊断。早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显著缓解症状,并消除尿路梗阻。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的老年患者644例,将465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179例无高血压患者作为非高血压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检测血胆红素、血脂、肝功,同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高血压组(P<0.01)。总胆红素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B型钠尿肽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负相关。间接胆红素与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呈负相关,与左心室缩短率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人群中,生理范围内的胆红素轻度升高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保护因素,同时它也是高血压人群心功能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技术用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行冠状动脉C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11例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而既往未明确诊断冠心病,在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时行CTA检查。冠状动脉CTA均采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分析111例患者的CTA图像质量、狭窄程度、术前处理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111例患者的1 779段冠状动脉可评价血管节段为1 676段(97.4%),患者的CTA有效放射剂量为(2.7±0.9) mSv。71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按期进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其中狭窄程度≥70%的17例患者进行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6%;诊断冠状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8%。这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或搭桥手术治疗。其余19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在50%~70%,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后行预定手术,术后2例患者出现心肌酶的一过性升高,无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能有效评估动脉狭窄程度,用于术前危险分层,指导进一步治疗,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132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1例,术前给予咪唑安定诱导睡眠后用电子喉镜对上呼吸道进行动态观察,以确定阻塞部位。B组71例作为对照,术前行常规上呼吸道检查。均根据定位诊断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结果:A组OSAHS患者中存在多部位阻塞者达72.1%,而B组患者中存在多部位阻塞者仅3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A组总有效率达91.8%,B组仅为64.8%。A、B两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患者术前在诱导睡眠下应用电子喉镜进行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OSAHS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调查心脏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各种标本所分离的致病菌株,采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69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5株(56.7%),革兰阳性球菌239株(34.3%),真菌63株(9.0%);呼吸道感染421例(60.4%),血液感染185例(26.5%),其他部位感染91例(13.1%);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124株(17.8%)、铜绿假单胞菌85株(12.2%)、肺炎克雷伯菌50株(7.2%),革兰阳性球菌为表皮葡萄球菌75株(10.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5.6%),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43株(6.2%);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有降低趋势,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保持相对较高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82.9%和95.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属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性突出。  相似文献   
90.
目的旨在研究增龄性肌肉减少症对老年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以410名年龄≥65岁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标准诊断肌少症,对肌少症及非肌少症组进行再住院的随访研究,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肌少症患病率为19.51%;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相比,MNA-SF评分、CHAMPS值、ADL1及ADL2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肌少症、服药种类数和Charlson指数是患者再住院相对危险因素(P0.05);RR值分别为5.46、1.43和1.87,且肌少症患者因急性感染住院比例占同病因住院的82.61%。结论增龄性肌少症是老年患者再住院率的危险因素,RR值为5.46,95%CI为1.793~16.6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