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81.
受循经感传现象规律及气至病所的启示,应用循经叩击结合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腰腿痛74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其中痊愈37例(50%),显效23例(31%),进步14例(19%),本法能激发和疏通全身及局部经气,增强针刺感应及其传导,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2.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目前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必须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2)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佐剂性关节炎;(3)应注重对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4)应注重对关节内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5)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综合调节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探讨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胫骨内接种MRMT-1乳腺癌细胞(3×10~4个)诱发骨癌痛,联合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1)·d~(-1),分两次注射,连续注射11d)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第1部分:23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骨癌痛组(n=9)、吗啡耐受组(n=8)。第2部分:6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1)、骨癌痛组(n=11)、吗啡耐受组(n=13)、电针组(n=13)和假电针组(n=13)。成功诱导吗啡耐受后1d(接种癌细胞后第22天)电针,于每日第1次吗啡腹腔注射后即刻电针,穴位选用双侧"足三里"和"昆仑",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d。于癌细胞接种前和接种后10、11、21、22、24、26和28d时检测大鼠患侧机械缩足阈(PWTs);胫骨X线及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蓝斑核(LC)内μ阿片受体(MOR)、Rab5阳性细胞表达及其共表达情况。结果:癌细胞接种后10d,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1d(即吗啡持续注射后11d),4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2~28d(即电针1~7d),电针组大鼠患侧PWTs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X线结果显示骨癌痛大鼠左侧胫骨近端上1/3处骨皮质破坏,呈不连续状,且局部软组织可见明显肿胀。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胫骨结构完整,骨髓腔内未见MRMT-1癌细胞;骨癌痛组和吗啡耐受组骨髓腔内见大量MRMT-1癌细胞。IHC结果显示: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同期骨癌痛组(P0.05);电针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的机械痛阈,部分翻转吗啡耐受现象;该效应可能与其提高大鼠LC内MOR表达、促进MOR内吞有关。  相似文献   
84.
<正>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病率约为20%,但在某些高危术式,如腹腔镜手术中,PONV的发生率可高达80%~([1])。PONV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但会对手术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且会明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花费,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恶心呕吐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尽管并不完全清楚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低频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2型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的痛阈以及L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的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2只。造模组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DNP模型,对照组以常规饲料喂养并给予相同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注射。造模组中模型成功的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组(DNP group)与低频电针治疗组(DNP+EA group)。电针治疗选用双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2 Hz,强度1 mA治疗15 min,后2 mA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观察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周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及0、5、7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变化;采用动态足底触觉仪检测大鼠高脂高糖饲养0、5、7周及电针3、5、7 d 6个时间点双后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L5 DRG P2X3受体表达。实验二:将DNP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电针组(EA+Vehicle group)和P2X3激动剂组(EA+αβ-meATP group)。电针干预同上。EA+αβ-meATP group于每次电针干预前在大鼠足趾下注射αβ-meATP(0.6 μmol/L,100 μL)。EA+vehicle group大鼠注射等剂量的PBS缓冲液,其余干预相同。检测机械痛阈。结果 ①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高脂高糖饲养5周后ISI均明显降低(P<0.01),高脂高糖饲养7周后FPG明显升高(P<0.01),说明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率为69.04%);②PWTs: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双侧PWTs明显降低(P<0.01),说明2型DNP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后各时点均出现双侧PWTs的显著增加(P<0.01);而与电针组比较,P2X3激动剂组双侧PWTs均明显降低(P<0.01)。③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治疗组大鼠L5 DRG P2X3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低频电针能通过下调L5 DRG P2X3受体有效改善2型DNP。  相似文献   
86.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临床一般采取药物治疗,虽然疗效尚可,但若完全依赖药物,不仅价格昂贵,且副作用大[1-3],患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整体观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结构的有机整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互为牵制,任何一方产生的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进而对整体造成损害。近年来,针灸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因其临床效果显著,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优势,在治疗AS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整体观分析AS的病因病机,阐述古代针灸诊治思路以及现代针灸治疗的现状与不足,为以后针灸治疗A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 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 (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SU)、模型+电针组(MSU+EA)、模型+电针+溶剂组(MSU+EA+Veh)、模型+电针+尼日利亚菌素组(MSU+EA+NG),每组5只。MSU+EA+NG组于电针前半小时右踝关节局部注射尼日利亚菌素。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患侧踝关节肿胀程度;von Frey法测定小鼠患侧足底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印迹观察NLRP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SU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明显肿胀,机械痛阈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HE...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以环氧合酶-2(COX-2)为例,详细介绍本实验室常用的免疫印迹法,并明确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细节。[方法]总蛋白抽提及定量、SDS-PAGE、半干转印、特异性抗体结合及ECL检测。[结果]采用本法操作简便,有很好的重复性,本实验室多次成功运用于COX-2蛋白的检测。[结论]此法在本实验室多次运用,可靠、重复性强,明细实验操作细节更有利于初学者顺利地开展实验,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9.
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TRPV1)是一类和痛觉传递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发生、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资料表明,电针具有较好的治疗神经病理痛的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电针具有调节TRPV1表达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TRPV1参与神经病理痛的中枢敏化调控机制以及电针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
吗啡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临床上出现的重度疼痛,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吗啡耐受,大大降低了其作用效率。μ阿片受体(Mu-opioid receptor,MOR)是吗啡的主要作用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在镇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MOR也具有该类受体家族的"失敏-内吞-复敏"特性。长期大量应用吗啡后,MOR磷酸化和失敏会加速吗啡耐受的出现,而MOR的内吞作为一种保护机制,能够拮抗吗啡耐受的形成。本文就MOR参与吗啡耐受的角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