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估合肥市2014~2016年PM2.5日均浓度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影响。 方法 从合肥市气象局、环保局获得2014~2016年气象、环保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获取人群死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度、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日等因素,分析污染物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包含当日(lag0)、滞后(lag1~lag5)和累积滞后(lag01~lag05)效应;分析了老年人组(≥60岁)和非老年人组(<60岁)间PM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分析引入SO2、NO2、O3污染物后,对PM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效应的影响。 结果 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当日(lag0)和累积滞后5 d(lag05)影响最大,lag0超额死亡危险风险(ER)为0.53%(95%CI: 0.09%~0.98%),lag05的ER为1.01%(95%CI: 0.33%~1.70%)。在老年人组(≥60岁)中,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效应更加显著,也是对lag0和lag05影响最大,lag0的ER为0.57%(95%CI: 0.11%~1.03%);lag05的ER为1.04%(95%CI: 0.33%~1.76%)。而在非老年人(年龄<60岁)人群中,PM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多污染物模型分析中,加入污染物SO2、NO2后,发现均可减弱PM2.5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2014~2016年PM2.5污染物能增加合肥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且在老年人中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某水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检测评价,为该厂职业病防治提供对策.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水泥分厂发运工段水泥装车岗位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他检测点高温、噪声、粉尘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 该水泥厂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同时应加强职工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安徽省各级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现状,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2017版)》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对本级的水质监测能力在"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进行网络报告,省级疾控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7年,安徽省有3家(省本级、合肥市、芜湖市)疾控机构可以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全项(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疾控机构平均水质检测能力市级为65.19±23.78项,县级为36.78±4.97项,区级为15.33±15.73项。在常规指标中,县(区)级疾控机构不能检测的指标主要为:放射性指标(总α、总β)、消毒剂及副产物(甲醛、臭氧、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和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其不能检测的原因,其中县级疾控机构主要缺少相关设备,区级疾控机构主要设备和人员的双缺乏。结论安徽省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较弱,尤其是县区的基层疾控机构,相关部门需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各级疾控机构水质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