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损伤的大鼠脊髓早期不同时机减压后测定脊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评价早期减压的疗效。方法采用环扎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8h脊髓减压组(实验B组)、72h脊髓减压组(实验C组)和不减压组(实验D组),并分别在1d、3d、7d、14d和21d处死后取各组大鼠受损脊髓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光密度测量法观察脊髓细胞HSP70的表达,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HSP70、TUNEL阳性细胞数及HSP70积分光密度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P70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正相关(r=0.675~0.92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可减轻脊髓损伤;HSP70表达与脊髓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有关,与减压时机无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35例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男27例,女8例,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通X线摄片和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检查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随访26例,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8膝,良5膝,可3膝,优良率为88.4%。结论 LISS钢板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失血少,感染少,骨折固定可靠、无需外固定、骨性愈合快、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内固定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Ⅰa 6例,Ⅰb 12例,Ⅱa 13例,Ⅱb 9例,Ⅲ4例,逆粗隆型3例.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38例,Gamma钉9例.结果 术后随访4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13个月.术后并发症包括髋内翻3例,螺钉断裂1例,股骨头切割1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总优良率达到90.1%.结论 Evans-Jensen Ⅰa、Ⅰb和Ⅱa型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DHS内固定,Ⅱb及Ⅲ型以上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如Gamma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例患者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iGill—Melzack疼痛分级法,并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相对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MiGill—Melzack评分及Cobb角均有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椎体强度和脊柱稳定性,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THA)中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单侧THA、无利伐沙班和氨甲环酸过敏史。排除标准:发生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或术前血管彩超异常;血常规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心脑血管意外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THA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46例,分为利伐沙班联合氨甲环酸组(实验组73例)和利伐沙班组(对照组73例),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和凝血指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疾病类型、输血例数。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t=0.657,P> 0.05)、性别(χ2=0.068,P>0.05)、体重指数(t=1.026,P>0.05)、疾病类型(χ2=0.383,P>0.05)及手术时间(t=0.193,P>0.05)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失血总量(t=16.876,P<0.05)、术后引流量(t=15.203,P<0.05)、输血例数(χ2=6.032,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t=4.874,P<0.05)、红细胞比容(t=5.768,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比容均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栓事件发生。 结论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联合利伐沙班在老年初次单侧THA术中不仅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而且还可以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36.
背景: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年青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优良率为65%~100%。老年此类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和全身状况等原因,是否有必要接受金属植入物的内固定治疗干预,尚缺乏验证。 目的:探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效果,并与保守治疗及年青患者作比较。 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骨一科收治的27例肱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年龄68(60~76)岁;其中20例肘关节实施开放复位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7例进行保守治疗。术后3,6,12周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分析患者伸屈功能、关节面台阶和前倾角,并与文献中中青年患者内固定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7~28个月,其中26例骨性愈合。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组1例不愈合,为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因全身情况而拒绝进一步治疗;无钢板断裂,2例存在螺钉松动,3例克氏针松动,但不需要手术干预。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组患者伸屈功能、关节面台阶和前倾角评定结果及优良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 < 0.01)。内固定治疗组不愈合率(骨折部位和截骨部位)、感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以及和金属植入物相关的症状与文献中年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其他关节内骨折一样,老年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也需要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干预,只要遵循基本的外科和内固定的原则,保持前倾角和关节的完整性,均能获得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移动式c型臂实时图像拼接技术在临床骨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下肢复杂性骨折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对下肢进行c型臂透视并采集2~4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处理后得到骨折复位后内固定手术部位的1张全景图像,对术中拼接图像进行评价;术后行DR或CR摄片检查并进行相关角度测量。结果术后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及术后3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其术中拼接图像的评定结果为全组43例中,优27例,良1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67%。43例患者测量的角度均在正常范围以内,拼接完整图像和术后DR或CR图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式c型臂拼接技术的全景成像能够及时、有效地满足了骨科医生在术中重构股骨和胫骨骨折部位全景图像的需要,避免了临床对术中骨折的复位整体效果判断有误和内固定物不适当等现象,为进一步提高临床骨科微创手术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10月间,对12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行PVP治疗并进行随访,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MiGill-Melzack疼痛分级法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相对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VAS评分、MiGill-Melzack评分﹙<0.05﹚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明显改善。结论 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达到疼痛缓解、加强椎体硬度,是创伤小,疗效满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肱骨远端骨折约占成人骨折的1%[1-2],有致残的可能性.早在1811年,就有学者对肱骨远端骨折治疗进行了尝试,但直到20世纪初,均以制动为主要手段,效果不佳[3].其后50年,有关学者做了一些手术治疗探索,因为手术技巧缺乏和长期制动,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随着AO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Jupiter等[4]最先强调了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目前对于年青患者实施开放复位和双钢板内固定是金标准,优良率65%~100%.Driscoll等[5]报道了开放复位和内固定的原则和目标.由于手术治疗已逐渐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0.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患者,因骨折部位血供丰富,保守治疗虽可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但常因合并多种内科疾患,加上长期卧床会带来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率,被认为是老年危险骨折之一。因此,目前主张在患者无特殊手术禁忌条件下宜早期手术治疗,以便早日活动而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Gamma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3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