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6篇
  免费   1822篇
  国内免费   1087篇
耳鼻咽喉   290篇
儿科学   388篇
妇产科学   167篇
基础医学   1492篇
口腔科学   363篇
临床医学   4431篇
内科学   2791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960篇
特种医学   11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330篇
综合类   9064篇
预防医学   3935篇
眼科学   394篇
药学   3762篇
  28篇
中国医学   3619篇
肿瘤学   821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70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798篇
  2018年   776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638篇
  2015年   724篇
  2014年   1607篇
  2013年   1377篇
  2012年   1862篇
  2011年   1878篇
  2010年   1866篇
  2009年   1693篇
  2008年   1723篇
  2007年   1671篇
  2006年   1604篇
  2005年   1376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202篇
  2002年   1018篇
  2001年   1132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846篇
  1998年   662篇
  1997年   645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596篇
  1994年   506篇
  1993年   417篇
  1992年   444篇
  1991年   353篇
  1990年   349篇
  1989年   364篇
  1988年   321篇
  1987年   281篇
  1986年   243篇
  1985年   208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164篇
  1982年   138篇
  1981年   109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51篇
  1978年   30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AECOPD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动脉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痰液和血液白介素-8(IL-8)浓度,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GCS、Pa O2明显升高,Pa CO2、痰液及血液IL-8浓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2例死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意识障碍,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及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962.
徐大林 《安徽医药》2015,19(12):2358-2360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 WBC)、中性粒细胞( NEUT)、C反应蛋白( CRP)和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急性加重期( AECOPD)水平发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0例老年AECOPD患者、4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WBC、NEUT、CRP及PCT,并测定老年AECOPD组抗感染治疗后上述指标。结果老年AECOPD组血WBC(10.98±8.88)×109· L-1、NEUT(9.23±9.19)×109· L-1、CRP(73.42±55.42) mg· L-1及PCT(2.76±9.41)μg· L-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WBC (6.54±1.88)×109· L-1、NEUT(3.78±0.97)×109· L-1、CRP (9.75±13.42)mg· L-1及PCT (0.14±0.14)μg· 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感染治疗后WBC、NEUT、CRP和PCT分别降至(8.90±8.64)×109· L-1、(7.55±9.13)×109· L-1 L-1、(41.70±4.07) mg· L-1和(1.04±2.34)μg· L-1。结论 WBC、NEUT、CRP和PCT出现异常升高,是细菌感染的警示指标,对感染的早期识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3.
目的:评价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148例肝豆状核变性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检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后1周,患者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 <0.05),甚至超过正常范围;手术后1月的 PLT、WBC水平则显著回落,恢复正常水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前处于较高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进一步升高(P <0.05),而术后1月时其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均有显著下降(P <0.05)。结论脾切除术联合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并脾亢,对恢复外周血细胞数量、保护肝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64.
绩效评价是促进公立医院公益性、引导其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国内尚无一套统一、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 对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进行考核, 已成为困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医院绩效评价先进经验措施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现状, 对医院绩效评价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65.
<正>众所周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通常意义上指检验科,承担整个医院受检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的检验,是发生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微生物室作为检验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病原微生物的聚集地,因此做好微生物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显得极为重要。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05月新门诊楼投入使用以来,检验科微生物室加强本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并持续改进。现将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升高(77.1%vs 24.3%),并且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的软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1.3±0.3)vs(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发生难治性肾脏出血的肾动脉造影表现以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我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且术后出现难治性肾脏出血情况的11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患者出血肾动脉的造影表现,观察了解经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近远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患者行肾动脉造影,位于肾下段动脉分支、肾后下段动脉分支的患者分别有3例和6例,肾下段、后下段动脉分支均有损伤的患者有2例。其中,属于假性动脉瘤的7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属于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4例。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均一次成功,治疗后1周内患者的血尿症状完全消失,有2例患者有低热症状,经处理改善,其余均无显著并发症发生。经随访,所有患者的肾功能均完全恢复。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难治性肾脏出血是术中动脉损伤所致,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见效快的特点,且能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肾脏功能,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8.
经皮心内膜心肌活检是利用心肌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夹取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技术,迄今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50年,并且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心内膜心肌活检及心肌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已进行了500余例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心内膜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标本处理及术后监测等,并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由于心内膜心肌活检具有漏检可能,需要与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血管病理学等专业医师密切配合,以减少漏诊、误诊。建议全国心内科医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此项检查,以提高我国心肌炎、心肌病精准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9.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心肌炎但心内膜心肌活检(EMB)阴性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表现,探讨CMR在此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符合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但EMB阴性的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CMR检查,通过黑血序列、电影序列、T2W-STIR序列及钆对比剂延迟增强(LGE)序列,评价心脏的形态学、功能学、组织学改变。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4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心肌炎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为(25.6±13.2)岁,症状发作至行CMR检查时间间隔为21(13,60)d,症状发作距离EMB检查时间为19(9,40)d。CMR阳性患者13例,表现为心肌水肿、纤维化、射血分数减低、心包积液或心腔增大等。14例患者中共9例患者存在CMR形态和/或功能异常,其中左心房增大1例,左心室增大1例,右心室增大3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超过正常范围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0%3例,右心室射血分数<40%5例,心包积液深度>3 mm 3例。14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组织学改变,其中6例患者的T2比值≥2;LGE阳性10例(10/14),最常见的强化模式为左心室侧壁心外膜下和/或室间隔肌壁间(9例),另外左心室壁广泛心内膜下强化2例,无右心室壁强化。结论CMR能够在体评估心脏形态、功能及组织学改变,对于EMB阴性的心肌炎患者,CMR具有良好的补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70.
<正>细胞死亡根据其表观形态学特征分为:凋亡、自噬、坏死等,随着研究的进展,逐步发现了其它多种死亡类型。细胞死亡是胚胎发育、组织稳态和免疫调节的基础。机体通过多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维持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以及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细胞死亡机制的失调可引起肿瘤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细胞中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与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