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90篇
  免费   6488篇
  国内免费   4351篇
耳鼻咽喉   816篇
儿科学   1377篇
妇产科学   863篇
基础医学   5580篇
口腔科学   1538篇
临床医学   17156篇
内科学   9873篇
皮肤病学   1452篇
神经病学   2392篇
特种医学   51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5篇
外科学   9411篇
综合类   37274篇
预防医学   13659篇
眼科学   1501篇
药学   14626篇
  121篇
中国医学   15185篇
肿瘤学   4040篇
  2024年   705篇
  2023年   2438篇
  2022年   2158篇
  2021年   2078篇
  2020年   2367篇
  2019年   2610篇
  2018年   2661篇
  2017年   1688篇
  2016年   2144篇
  2015年   2362篇
  2014年   6610篇
  2013年   4702篇
  2012年   5397篇
  2011年   6034篇
  2010年   5773篇
  2009年   5689篇
  2008年   5600篇
  2007年   5940篇
  2006年   5629篇
  2005年   6022篇
  2004年   5343篇
  2003年   4961篇
  2002年   4177篇
  2001年   4071篇
  2000年   4528篇
  1999年   4449篇
  1998年   4094篇
  1997年   4228篇
  1996年   4114篇
  1995年   3592篇
  1994年   3290篇
  1993年   2476篇
  1992年   2357篇
  1991年   2158篇
  1990年   1717篇
  1989年   1583篇
  1988年   1015篇
  1987年   822篇
  1986年   726篇
  1985年   694篇
  1984年   528篇
  1983年   463篇
  1982年   471篇
  1981年   395篇
  1980年   294篇
  1979年   199篇
  1978年   139篇
  1977年   68篇
  1965年   76篇
  196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肛瘘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莲  张富爱 《护理研究》2006,20(7):1888-1888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病,其症状是局部反复流出脓液或粪汁,并伴疼痛、瘙痒。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3.6%。手术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病人对本病的发生、发展等知识缺乏,故不能及时就诊或不能积极配合医护治疗。为此,自2001年2月以来,采用访谈方法对46例肛瘘病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92.
应用一次性侧孔针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1—2003年,我院应用一种一次性侧孔针头用于加药,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凡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的溶液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降低了不溶性微粒造成的药液污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3.
T管拔除后胆漏的预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拔T管后出现胆漏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连续病例 2 4 3例。A组 114例术后 3周拔T管 ,若出现有症状胆漏和 /或胆汁性腹膜炎 ,立即用红橡皮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1~ 6d(平均 3.5d)。B组 12 9例术后 2周拔T管后常规立即用红橡皮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1~ 4d(平均 1.5d)。结果 A组拔T管后发生胆漏 9例 ,B组无胆漏发生。所有病例均获治愈出院。两组胆漏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8.4 9,P <0 .0 0 5 )。结论 拔管后再引流法可有效预防拔T管后胆漏的发生。对已发生的局限性胆汁性腹膜炎 ,及时用导尿管置入窦道作引流 ,亦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自1996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下胸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16例,均行侧后方潜式减压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骨髓移植治疗下肢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报道3例下肢严重缺血患,取自体骨髓100ml-120ml多点注射到患肢小腿肌肉内。3例于注射后当天小腿转暖,足背静脉充盈,静息痛减轻或消失。随访8周以上,其中1例术前踝肱比为0,术后6周增至0.55。另2例木后2周足趾坏死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996.
1986年,Balko等[1]提出经股动脉向腹主动脉腔内置入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AAA)的设想。1991年,Parodi等[2]首次报道临床以腔内手术(EVR)治疗AAA成功。基于AAA发生的病理基础及手术进步,目前,EVR已在全球广泛开展,在许多医疗中心,半数以上的AAA已采用EVR治疗[4]。10余年来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97.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反复大咯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咯血是急症.当咯血量达到300ml以上.临床上称之为大咯血.常危及生命。易反复发作.内科治疗效果差.近年我们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告治疗10例体会。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株HT-29机制的关系,明确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T-29中COX-2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体系前列腺素E2(PGE2)水平;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的磷酸化活性和cyclinD1、Bcl-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COX-2mRNA呈高表达,NS-398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NS-398使HT-29细胞COX-2mRNA和PGE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p-JAK2、p-Stat3、cyclin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了NS-398抗结肠癌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最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D1、Bcl-2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999.
从血液流变学探讨萎缩性胃炎的血瘀改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血液流变学探讨萎缩性胃炎的血瘀改变戴晓玲,张庚良,海滨,滕玲,程丽娜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 050011)  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普遍认为本病为胃癌的前期病变。因此,在国内外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现已公认,血液流变学改变可做...  相似文献   
1000.
卤地菊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