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运动致冠心病患者QRS波时间延长是心肌缺血的一个标志[英]/MichelidesA…//AmHeartJ-1993,126(6).-1320~1325本文旨在通过放射性核素技术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运动致QRS波时间延长与运动引起室壁节段性收缩异常...  相似文献   
92.
(1)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RT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增殖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2)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HL-60增殖的影响。采用TRAP-PCR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处理肿瘤细胞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Giemsa染色观察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DNA凝胶电泳和三苯胺法检测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肿瘤细胞DNA片段化。(3)结果:端粒酶基因hTRT反义寡核苷酸作用48h对肿瘤细胞增殖出现抑制作用。5μmol/L反义寡核苷酸处理24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活性不断降低,96h下降至对照组的44.4%,用5μmol/L反义寡核苷酸处理96h的HL-60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处理24,48,72,96h后凋亡指数为0.053,0.127,0.257,0.315,,用5μmol/L反义寡核苷酸处理HL-60细胞96h后,电泳出现DNA梯状条带。作用24,48,72,96h细胞DNA片段化率分别为17.98%,29.34%,35.43%,41.24%;(4)结论:端粒酶hT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端粒酶活性,并能诱导肿瘤细胞HL-60凋亡。  相似文献   
93.
<正> 临床及食管电生理资料例1 男性,30岁。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年,每次发作历时散分钟至数小时。呈突然发作和消失,多与情绪波动和劳累有关,发作时常感心慌、胸闷、头晕。查体:一般情况好,Bp14.6/10.6kPa(11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室验室检查未见异常。食管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正常。程序心房电刺激检查:S_1S_1550ms,S_1S_2以10ms为步长从530ms开始递减反扫,可见随S_1S_2缩短,S_2R逐渐延长,当S_1S_2为290ms时,S_2R为280ms(R_2后有逆P′,R-P′140ms可能为循慢径路逆传折返所致);S_1S_2为280ms时,S_2R为380ms;S_1S_2为270ms  相似文献   
94.
95.
作者未经选择地对4808例连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幸存者进行前瞻性分析,以期估计心电图显示左室肥厚(LVH)的预后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981年7月至1983年8月以色列13个医院中AMI治疗后幸存的4808例患者。截止1988年完成死亡率随访,平均随访5.5年。心电图除88例因出院前缺失未作分析外,余4720例患者的心电图均由两位心脏病学家根据明尼苏达(Minnesota)编码进行评估。其中187例确诊为LVH。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联合改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治疗中的疗效,并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2例(AECOPD)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且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h;对照组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有创通气总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小于对照组,再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 PIC窗联合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作为AECOPD患者序贯通气的切换标准可降低再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452例移位性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后,176例患儿采用整形托板与小夹板双重外固定治疗,148例患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128例患儿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3组患儿的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和临床愈合时间等相关指标,对肘内翻发生率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进行为期6个月至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参照评定治疗效果的标准:A组差12例,良46例,优118例,93.18%的优良率;B组差16例,量58例,优74例,89.19%的优良率;C组差26例,良62例,优40例,79.69%的优良率。3组发生肘内翻的几率为A组6.82%、B组17.57%、C组32.81%。3组肘内翻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肘内翻发生率:B组低于C组,A组低于B、C组;临床疗效:B组优于C组,A组优化B、C组。结论:在3种固定方法中,效果最理想的是塑性托板与小夹板双重外固定,该固定方法关节功能恢复快、抗旋转作用强、稳定性高、可调性好,不仅发生肘内翻的几率较小,而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体会。方法:取肱骨远端内外侧切口,充分显露骨折断端,解剖复位并选用双钢板内固定。结果:治疗2例并随访1年,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2例肘关节不同程度僵硬。结论: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双钢板内固定,骨膜剥离范围较大,骨愈合受影响。使用非锁定钢板,固定强度差,不能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术后易并发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99.
目前,医院业务科室目标考核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是对业务科室(临床和医技)综合业绩的一次大盘点,是对医院一年工作业绩的大总结,是医院管理干部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业绩考核的重要资料。但如何建立科学、公平的目标考核体系,提高业务科室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也是困扰医院管理者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0.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22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22例CPEO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肌活检组织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起病年龄27岁.4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为父女,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2例为母女同时患病,其女儿的外祖母和曾外祖母均患病,符合母系遗传方式.22例患者中10例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2例为复视,2例为全身乏力,另8例不能详细描述.其中11例患者有肢体近端无力,吞咽困难8例,复视5例,4例有偏头痛病史,3例有心脏传导阻滞,3例有视网膜色素变性,2例有听力下降.6例患者肌酸激酶(CK)升高(328~938U/L).15例行肌电图检查,其中14例为肌源性损害,1例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改变主要为不整红边纤维(RRF),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染色示散在分布的酶缺失纤维.结论本组CPEO患者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主要为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仅少数患者有复视,部分患者有轻度肢体无力和不能耐受疲劳.诊断主要依赖肌活检病理发现不同数量的RRF和COX缺失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