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7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71.
1临床资料与食管电生理分析例1女性、24岁,因胸闷检查常规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体检未见器质性心脏病证据。1991年6月24日来院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图1V1导联系经食管心房S1S1短阵起搏时记录。S1S1360ms,S1P间期固定,P与R呈21传...  相似文献   
172.
173.
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一例张永庆患者男性,39岁。因阵发性心悸就诊。体检除BP10.7/0kPa(80/0mmHg)外,均无异常发现。附图A为入院时描记的V1~V6导联心电图,示窦P消失,呈规则的宽大畸形QRS波群,频率130次/分,时限...  相似文献   
174.
目的了解房室结双径路前向传导及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S—FAVNRT)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分析110例房室结双径路经食管心房起搏电生理检查中S1S2法及分级递增法前向传导特征及诱发S—FAVNRT组与无诱发S—FAVNRT组电生理特征比较。结果S1S2法与分级递增法可分别诊断房室结双径路,表现为S2R≥60ms及两种界限分明的S1R间期和呈跳跃延长传导的文氏现象;诱发S—FAVNRT组显示慢径不应期短于无诱发S—FAVNRT组(P〈0.05)。结论经食管心房起搏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简便易行,当房窒结双径路中慢径不应期短时易于诱发S—FAVNRT。  相似文献   
175.
在561例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检出各类交替文氏现象(AW)81例,共137例次,占14.4%,其中A型、B型、AB混合型、三层房室AW分别为44,60,18,6例次,分别占32.1%、43.8%、13.1%、4.4%;房室结双径路间、束支、房室旁束的AW分别为5,2,2例次,分别占3.6%、1.5%、1.5%。将79例AW者(A组)与80例无AW者(B组)的电生理资料进行比较,显示:①窦性心率(SR),A组较B组慢(72±14.2bpmvs78±12.6bpm,P<0.001)。②房室相对不应期(AVRRP)、房室功能不应期(AVFRP)、房室有效不应期(AVERP),A组分别为609.0±119.4,496.6±96.0,360.0±88.0ms,与B组(546.0±68.9,429.3±61.5,307.0±51.3ms)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③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65.0±42.3msvs265.0±37.3ms,P>0.05)。④随S1S1刺激间距缩短,A组的房室传导顺序为:11→文氏型→21→交替文氏型→31或心房P波脱漏;B组的房室传导顺序则?  相似文献   
176.
<正> 患者男性,64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0余年,伴发作性头晕、黑矇2月,于1987年2月3日就诊。体检:血压17.3/12.0kPa(130/90mmHg)。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特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附图上行为卧位时心电图,示窦性心率79次/分,P—R间期0.18s,后继QRS波群及ST—T无明显异常;中行为坐位时心电图,示窦性心率93次/分,P—R间期呈现0.16s与0.10s两种,0.16s者后继QRS波群正常(aVR、V_5  相似文献   
177.
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胃切除消化道各种重建术的疗效已被临床肯定,但目前尚无适合所有患者的理想代胃术式。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对84例胃癌实施全胃切除,其中42例应用连续间置空肠折叠代胃术.并与应用Roux-en-Y吻合术的22例、应用顺行间置空肠代胃术的20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8.
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中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作者在门诊中发现一个112名成员的家族中有15人在年轻时睡眠中猝死。所有猝死成员既往健康,无心悸或晕厥史,且均能较好耐受运动,仅一人有显著的QT间期延长和异常T波。在存活的家族中未发现心脏病证据,反复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未检测到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无人耳聋,听力图检查皆正常。此项研究试图了解先天性心动过缓依赖性QT延长与晚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9.
体表电位标测(BSPM)能记录心脏局部电生理状态,尤其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异常电活动能准确地检测和定位。据作者所知,文献上只有1篇报告将 BSPM 与左室造影相联系,对 BSPM 诊断室壁运动异常的标准有待确立。为扩大BSPM 的临床应用范围,作者试图发现室壁运动异常时BSPM 的特殊图形。资料和方法 98例中,男89例,女9例,年龄30—70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疾病(CA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98例中35例为左前降支(LAD)病变,5例为左回旋支(LCX)病变,13例为右冠脉(RCA)病变,15例为 RCA+LAD 病变,11例为 LAD+LCX 病变,19例为三支冠脉病变。左室造影显示49例有室壁运动异常,另49例则无。BSPM 采用 Yamade 等设计的心电标测系统,该系统同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的变化.研究Pd与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80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和Pmax.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与对照组比较,Pd与Pmax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是一种新的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