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干预后,并发脑微出血(CMB)的临床发生率,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临床评估情况给予单独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结束时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评估CMB情况。比较CMB组和无CMB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240例患者,70例(29.17%)并发CMB。CMB组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48例(68.57%)、皮质-皮质下41例(58.57%)、丘脑26例(37.14%)、脑干24例(34.29%)、小脑16例(22.86%);微出血灶大小为0~108μm,平均为14.02±0.32μm。CMB组的年龄、饮酒史、高血压史、脑出血史、收缩压、舒张压与无CMB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使用抗栓治疗方案干预后易并发CMB,临床上对此应予以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15例的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DFSP患者影像学资料,其中8例为CT检查,7例为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DFSP患者肿瘤均位于皮肤和皮下脂肪层,均为单发病灶,1例发生于后枕部,5例发生于胸部,5例肿瘤发生于腰背部,2例发生于臀部,2例发生于足底。肿瘤最长直径为1.5-8.4cm,平均(5.22±1.47)cm。显微镜下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为一致(可见梭形瘤细胞呈车辐状或纹状排列),间质内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15例波形蛋白和CD34均为(+)。8例行CT检查的DFSP患者中有6例平扫显示病灶呈中等均匀密度,其中4例密度略低。7例行MRI检查的DFSP患者中有3例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4例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D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DFSP患者CT和MRI均有明显特征,益于定性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斯佳 《临床医学》2010,30(4):68-69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检查4例病灶位于幕上结构,其中颞叶2例,额叶1例,同时累及额叶、岛叶、颞叶1例。1例病变位于小脑和脑干,向下累及第3颈髓水平。病灶主要累及皮层,以囊性成分为主,在T1W呈等低信号,在T2W呈高信号,内有分隔,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和分隔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幕上病变多呈倒三角征。结论DNET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MR平扫T1WI等信号12个,略低信号16个,T2WI呈等低信号21个,略高信号7个;DWI呈高信号20个。14例行1H-MRS检查,11例肿瘤实质区均出现典型中度减低的NAA峰,明显升高的Cho峰,10例出现高耸的特征性的Lip峰。增强扫描,18个病灶明显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及"尖角征"。13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于PCNSL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激活情况。资料与方法2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左、右眼分别行3.0 T MR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将BOLD-fMRI原始数据经基于Matlab平台的SPM2软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分别对青光眼组、对照组左、右眼进行组内分析,获得组内平均激活图;病变组与对照组的左、右眼进行组间分析,获得组间比较激活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双侧视皮层激活范围、激活强度都明显减小,以右侧视皮层为著。(2)与对照组比较,青光眼组左、右眼刺激时大脑皮层均发现异常激活区域。结论 fMRI可以反映青光眼患者视觉皮层功能活动,能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10例肾癌表现为相对乏血供。实性乏血供肾癌的强化特点为皮质期呈轻度、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略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无延迟强化趋势。8例实性病变中5例突入肾窦,2例出现环状钙化。4例囊实性肾癌实性部分及壁结节血供较丰富,强化节律与富血供实性肾癌相近。2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均可见“浅分叶”,1例与肾实质交界区可见低强化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浸润型肾癌1例,边界不清,类似炎性病变,轻度强化,肾脏边缘可见棘状突起,伴肾周筋膜增厚、桥隔增粗及肾门旁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形式多样,需结合形态和强化特征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病变,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8例肺原发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的肺部CT表现。结果:8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2例(2/8)位于近肺门区,6例(6/8)位于肺周边部;1例(1/8)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7(7/8)呈明显强化,5例(5/8)强化均匀;6例(6/8)边缘较清晰,1例(1/8)发生远处转移。结论: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虽然有较典型的CT表现,较易诊断,但必须对其转移的可能性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的影像学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分析中枢神细胞瘤的影像特点。结果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前中部室间孔区,常跨透明隔生长,CT平扫多呈等密度及较高密度,常散在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上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病灶边缘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及病灶和侧脑室边缘相连的丝网状影,病灶内较常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其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DF)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韧带样型纤维瘤14例,6例行CT检查,其中 3 例增强检查;8例行 MRI 检查,其中7例增强.分析CT及MRI表现,并对肿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6.2cm.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11例(11/16).肿瘤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或部分分界不清的9例(9/16).7个肿瘤在CT上呈稍低或等密度,3例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9例病灶在T1WI图像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8个病灶呈中度或高度强化.9个病灶内有条索状、片状的长T1、短T2区域,增强后未见强化.光镜下瘤细胞长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少见,呈侵袭性生长,浸润周围的横纹肌及脂肪组织,伴胶原纤维增生及程度不等的透明变性、黏液变性.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影像学变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认识其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解释该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磁共振对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MRI-FIESTA成像序列对胆道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FIESTA序列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CT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4例伴肝外胆管结石(肝总管6例,胆总管结石8例),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检查,同时对兴趣区分别行薄层FRFFSE-T_2WI脂肪抑制序列及FIESTA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检查,比较两组对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所有病例后均经手术或ERCP证实。结果 30例胆内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9例,符合率63%;MRCP+FIESTA组阳性26例,符合率87%,两者肝内结石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外胆管结石,MRCP+FRFFSE组阳性15例,其中假阳性1例,MRCP+FIESTA组阳性14例,两者符合率均近100%,肝外结石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FIESTA序列对胆道结石尤其是肝内结石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