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遍阅文献,均未见晚期肿瘤之定义,然就病理与临床而论,晚期肿瘤当指局部广泛的肿瘤浸润或有远处转移,其KPS积分常在40分以下,即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治疗;生活质量(oualityoflife,QOL)即自我生活能力,包括精神状态、食欲、睡眠、面部表情及日常生活状况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肿瘤患者约700万人,每年死于肿瘤者达500万人;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160万人,每年死亡者近140万人。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以及目前对控制肿瘤发展尚无特效之法,故大多数肿瘤患者终将进入晚期。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与发达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 CisoDGR 多肽对乳腺癌 MFC -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 CisoDGR 多肽对乳腺癌 MCF -7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 CisoDGR 多肽对 MCF -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 法检测 Caspase -3、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CisoDGR 多肽能明显抑制乳腺癌 MCF -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存在一定的时-效及量-效关系。其对凋亡的诱导作用可能与 Caspase -3蛋白表达增加及 Bcl -2蛋白表达下降有关。结论:CisoDGR 多肽具有抑制 MCF -7细胞增殖,诱导 MCF -7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Caspase -3、Bcl -2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系统评价依托泊苷联合洛铂(EL)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Web of Knowledg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 及 WanFang Data 关于 EL 方案与 EP 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依据 Cochrane Handbook 5.0.1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 RCT 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 RCT 研究,共计401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疗效方面,EL 方案与 EP 方案相比,两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R =1.08,95%CI(0.53~2.21),P =0.82]。在安全性方面,EL 方案与 EP 方案相比,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0.34,95%CI(0.20~0.58),P <0.0001]。而在Ⅲ-Ⅳ度白细胞减少[OR =0.77,95%CI(0.37~1.63),P =0.50],Ⅲ-Ⅳ度血小板减少[OR =2.81,95%CI(0.74~10.68),P =0.13],Ⅲ-Ⅳ度贫血[OR =0.47,95%CI(0.08~2.67),P =0.40]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 方案在疗效方面与 EP 方案大致相当,EL 方案消化道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M1、M2两种表型。在多数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M2型为主,其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且具有抗肿瘤潜能和潜在的治疗价值。因此,深入了解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助于更进一步探索其临床价值。本文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起源和特点,以及对肿瘤发生发展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脑瘤消胶囊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 (1)热板法,(2)扭体法,(3)二甲苯诱发小鼠耳廓肿胀法,(4)卵蛋白诱发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脑瘤消胶囊的抗炎止痛作用。结果 0.5-2.0g/kg脑瘤消胶囊(每克药粉相当生药量13.69g)灌胃给药可;(1)抑制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2)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长;(3)减轻卵蛋白引起的大鼠后足跖肿胀。结合 脑瘤消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临床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21例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IP方案化疗2周期,观察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分层分析难治性患者(初次缓解时间不足90天)和非难治性患者(缓解期≥90天)的缓解率差异.结果: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8.1%.初治缓解时间不足90天的9例患者中,疗效为11%(1/9),初治缓解时间≥90天的12例患者中,疗效为58.3%(7/12),两组间有显著差异.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是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对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BGC-823细胞经不同浓度菝葜皂苷元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随菝葜皂苷元浓度的增加,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亦升高.结论:菝葜皂苷元对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GP方案联合IL-2、IFNα-2b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与不良反应。方法:对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DSA引导下行TACE治疗,造影确定靶血管后,先灌注吉西他滨(Gem)800-1200rag、顺铂(CDDP)60-80rag,其后再将Gem200-400rag、CDDP20-40rag、干扰素9×10^6IU、白介素-23×10^6IU与超液化碘油8-20ml充分混匀后在透视下进行栓塞。每月1次,本观察患者至少做3次,3次治疗后1月内采用mRECIST评价疗效。随访截止时间2012年3月。结果:208例PLC患者中,行TA-CE3次58例,4次88例,5次4l例,6次12例。乏血供者37例,富血供者171例。平均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3个月;RR(133例)为63.9%,DCR(164例)为78.8%,Ⅱ期DCR最高(88%)。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4.5%、49.0%、22.1%。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肝区疼痛、恶心或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为Ⅱ一Ⅲ级,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以GP方案联合IL-2、IFNα-2b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药物选择合理、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miR-122和miR-57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我院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miR-122和miR-570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miR-122和miR-570的诊断效能。结果:miR-122和miR-57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122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原发性肝癌远处转移程度呈负相关(P<0.05),miR-570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原发性肝癌远处转移程度无相关性;miR-122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816,敏感度为80.5%,特异度为 90.1%;miR-570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862,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90.0%;联合血清miR-122和miR-570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为0.903,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6%。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iR-122和miR-570降低,血清miR-122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原发性肝癌远处转移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miR-122和miR-570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抗肿瘤细胞毒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发生机制及处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详尽地阐述了抗肿瘤细胞毒药物发生心脏毒性的类型、相关因素、主要机制及其预防治疗对策,并认为预防心脏毒性发生是其关键,这对肿瘤内科合理使用细胞毒药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