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中青年脑血管病病人偏瘫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偏瘫病人占脑血管病幸存者的60%,这给中青年病人今后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使中青年病人在保存生命的同时,减少或减轻后遗症,使之能重返社会,减少社会和家族负担,我科自1996年10月以来,对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病人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l1临床资料 1996年10月~1999年4月,我科收治中青年脑血管病偏瘫病人126例,其中男109例,女17例;年龄30~45岁52例,46~5…  相似文献   
42.
利用透明质酸有效靶向肿瘤细胞CD44受体的功能,在寡聚透明质酸的结构基础上,引入对pH敏感的缩酮键和对还原环境敏感的二硫键,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肿瘤微环境的pH-redox智能响应多功能纳米靶向载体——两亲性寡聚透明质酸-巯基薄荷缩酮(oHMST),利用1H NMR、IR和 ESI-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证。通过透析法制备了载姜黄素胶束,并初步考察了制剂的粒径、电位、电镜形貌特征以及 pH、还原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两亲性寡聚透明质酸-巯基薄荷缩酮载体,制备了载药胶束,制剂形态为球形,粒径在100 nm 左右,Zeta电位为-(21.97±1.08)mV,体外考察证明具有pH及还原敏感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世居青海的藏汉族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cl-2、Bax 及Caspase-3 和凋亡指数 (AI)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藏族和汉族各60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cl-2、Bax 及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DNA 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 藏族、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 癌组织中Bcl-2 的表达率分别为52.2% 和38.3%,Bax 表达率分别为76.7% 和61.7%,Caspase-3 表达率分别为 60.0% 和58.3%,藏族、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I 阳性率分别为61.2% 和6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世居青海的藏族和汉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cl-2、Bax 及Caspase-3 的表达无差异, 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I 表达比较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究胃癌和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贫血特点,及贫血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断为胃癌、结直肠癌,并行胃癌、结直肠癌手术,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患者,根据原发恶性肿瘤和施术部位分为胃癌组61例和结直肠癌组52例;2组术前行血常规检查以血红蛋白(Hb) 90 g/L为界将组内各患者分为正常/轻度贫血组(Hb≥90 g/L)和贫血组(Hb<90 g/L),并对比各组3 a内患者终点事件(死亡)的发生时间,探究各组终点事件与贫血相关性。记录并对比各组术前,术后7 d、1 a、2a、3 a血红蛋白(Hb)的数值。结果术前胃癌组(66.1%)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45.8%),P<0.05;贫血对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影响(P=0.763);贫血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P=0.031);结直肠癌组术前Hb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P<0.01),术后7 d 2组无差异,术后1 a、2 a、3 a结直肠癌组Hb水平低于胃癌组(P<0.05)。结论胃癌、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贫血在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结直肠... 更多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5月神木市医院及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83例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清HBe Ag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n=45)和HBe Ag阴性组(n=38),按血清HBV-DNA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HBV-DNA≥103copies/ml,n=43)和低水平组(HBV-DNA 103copies/ml,n=40),分析肝损害发生率与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肝损害程度与HBV-DNA定量水平的相关性,并记录肝损害出现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 HBV-DNA高水平组患者中的HBe Ag阳性及阴性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6. 5%、48. 9%,均分别高于低水平组中的12. 5%、11.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同HBV-DNA水平患者的血清HBe Ag阳性和阴性的肝损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Be Ag阴性组患者中,血清HBV-DNA高水平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L)分别为(108. 41±8. 32) U/L、(34. 51±5. 79)μmol/L,均分别高于其低水平组的(78. 36±7. 25) U/L、(22. 85±4. 2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BV-DNA高水平组患者的HBe Ag阳性和阴性的肝损害时间分别为(15. 43±3. 96) d、(16. 38±4. 12) d,分别短于低水平组的(28. 35±4. 02) d、(32. 59±4. 36)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BV-DNA高水平组的肝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83. 24±6. 38) d、(84. 25±7. 63) d,分别长于低水平组(61. 06±5. 92) d、(60. 39±6. 3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会引起肝损害,且与HBV-DNA病毒载量密切相关,同时,HBe 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此外,高水平病毒载量的肺结核患者肝损害发生时间早,且恢复时间长。  相似文献   
46.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 PM)最先是从越南的中华竹鼠肝脏中分离出来,是极少数能使人类致病的青霉菌之一,诊断主要靠真菌培养,组织病理学。现将我科收治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马尔尼菲青霉菌脑膜炎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7.
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易产生呼吸机依赖,其原因主要有患者的呼吸功能不佳、呼吸肌的疲劳、营养状况差等生理机能方面的因素以及对呼吸机精神上的依赖和对脱机、拔管的恐惧等心理方面的因素。而心理因素容易被忽视,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原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病信心及提高脱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流体力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nyc表达的影响,为探索微血管疾病机理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获取Wistar大鼠脑微血管进行细胞培养,在平行板流动小室中对所培养的细胞施加力学作用,并应用免役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微血管内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myc的表达.结果不同的流动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fos和c-myc蛋白表达产生了不同的影响.c-fos蛋白表达在静态时非常低,但在4dynes/cm2和10dynes/cm2的流体力的作用下可诱导c-fos蛋白水平迅速增加,尤其是10dynes/cm2的流体力,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到1h时达到高峰,随后c-fos蛋白表达量出现下降,2.5h时接近基础水平.c-myc蛋白在静态时表达也非常低,经流体力作用后缓慢增多.结论流体力的大小会影响c-fos和c-myc的表达,血液的力学信号传入细胞内并引起细胞的一些应答,也印证了c-fos和c-myc是被血液流体力作用短暂上调的基因,流体力与内皮细胞生长、增殖、损伤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9.
总结51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配合腰穿采集标本,提供诊断依据,降低颅内压力;做好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上睑提肌的功能状态如何,将直接影响上睑的上提功能。目前关于我国正常人上睑提肌功能的定量研究尚少见报道。我院自1989年以来采用肌电图仪对正常人及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了上睑提肌功能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 象 正常人组:采取完全随机方法对本院医务人员、美容顾客、门诊就诊者、家属及陪护者300名进行检查。其中男性150名,女性150名,年龄7~72岁;被检者均双眼正常,眼睑睁闭及眼球运动无障碍,且检查时合作。按年龄、性别、眼别分组,除了5~10岁为1年龄组外,其余每10岁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