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化学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局部给药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及治疗1年后实验组痰菌转阴率为66.67%、88.89%,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4.44%、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实验组病灶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参照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给药的治疗效果较佳,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小白菊内酯作为药用历史悠久的天然产物,引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浓厚兴趣。现有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也揭示了其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DNMT1酶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的生物调控功能,但其确切的生物学靶点仍有待系统阐明。蛋白降解剂为天然产物的靶点发现提供了新的策略,可通过蛋白组学的考察,探究细胞中蛋白的全景变化,从而分析其潜在的靶点。本研究基于这一思路,以小白菊内酯为母体结构,设计、合成了20个小白菊内酯降解剂,测定了其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并优选化合物开展蛋白组学实验,鉴定出13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对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点发现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芩苷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40只NIH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低剂量黄芩苷组(1.25mg/mL)和高剂量黄芩苷组(2.5mg/mL)。每组小鼠相应灌胃14d后,对各小鼠肠道粪便的细菌群落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和PCR-DGGE(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结果低剂量黄芩苷组的细菌物种丰度、多样性指标以及乳杆菌数目都高于其他各组。生理盐水组、林可霉素组和低剂量黄芩苷组的肠道细菌种群表现为组内相似性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结论低剂量黄芩苷能促进某些细菌、很可能是乳杆菌的生长;低剂量黄芩苷还可调节肠道形成新的、更稳定的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术治疗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7月间,盛京医院普通外科14例因患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女性12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6.2岁。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术,1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联合胰体尾空肠Roux-en-Y吻合术。评价手术效果,分析影像特点,并随访远期效果。结果:肿瘤平均7.1cm×6.1cm,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平均住院时间26天,有5例发生术后胰瘘,发病率35.7%,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8~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有 1例于术后66个月复发,其余13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安全的,完整切除肿物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被测点的温度和血流灌注量,从穴位特性的角度来探究背俞穴3种不同定位方式的有效性.对毫针刺激与不刺激穴位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针刺对穴位特性的影响.3种定位方式为:①标准化定位: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②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③棘突下,棘突外侧缘旁开1.5寸.方法:健康成年...  相似文献   
16.
楤木皂苷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楤木皂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研究楤木皂苷的抗炎作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观察镇痛作用。结果:楤木皂苷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楤木皂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通过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状态,保护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正常形态结构,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机制。方法:选取14只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ZDF)及7只非糖尿病大鼠(Zucker lean,ZL)为研究对象。将成模后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7只,ZL大鼠为空白组,干预4周,每7天测其空腹血糖。4周后取血清,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糖、ROS、MDA、SOD、HOMA-IR显著升高(P<0.05),T-AOC、SOD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糖明显改善(P<0.05),T-AOC升高(P<0.05),MDA 、ROS下降(P<0.05);通过均值比较分析,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SOD有所升高,HOMA-IR升高;通过电镜观察,模型组线粒体结构损伤明显,电针组模型组受损程度小。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ROS、MDA,增加SOD 、T-AOC水平减少OS,从而保护骨骼肌线粒结构,进而降低HOMA-IR,改善IR,以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  相似文献   
18.
新剂型     
昂丹司琼口服速溶膜剂型欧洲获批 SciClone制药公司日前宣布。昂丹司琼口服速溶膜剂型(ondansetron Rapid Film)已在欧洲获批上市。该药为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由放疗、化疗或外科手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该种新剂型可以在舌上快速溶解,无需用水即可服用。可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依从性,特别适用于呕吐患者与吞咽有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早在2400年前,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描述过人类流感的症状。但由于流感的症状与白喉、肺炎、伤寒、登革热以及斑疹伤寒等其他一些流行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将这些流行性疾病鉴别开来,因此,19世纪以前关于流感的记录都不够确切和详尽。  相似文献   
20.
宋姗姗 《健康生活》2006,(12):22-22
虽然大家都知道中医讲究“三分药七分养”这个道理,但喝中药以后究竟多久才见效?这个问题可能一直困扰着很多读者。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树椿解释,服中药千万别抱怨见效慢。中医和西医在治病切入点、治疗目标、治疗环节及治疗途径上有较大区别。西医讲究治病,而中医则注重调节平衡。以调经为例,西医采取注射黄体酮的办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容易打乱月经周期,一旦停药又会反弹到以前的状态;而中医则以不打乱人体规律为基础,通过调节肝肾、冲任,使身体逐渐形成自然的月经周期,还要考虑到今后不复发,过程确实慢,但各有各的特点。中医调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