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结构异常患者的治疗技术,总结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的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对86例排除了鼻腔鼻窦新生物而确诊为鼻腔结构异常的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即:个性化的“鼻内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治术、鼻腔结构调整(鼻中甲内移固定和减容、鼻下甲骨折移位和减容)、中鼻道鼻窦开放术,同时联合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并进行临床总结;同时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月时的鼻阻力测量评分、鼻堵塞VAS评分、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窦CT检查评分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结果86例患者的手术进程顺利,双侧鼻腔异常结构的矫正满意、通气容积扩大、通气的对称性恢复;全部病例中中隔粘骨膜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未出现鼻中隔脓血肿、中隔对穿孔、鼻梁塌陷、空鼻不适等手术并发症;患者总鼻阻力值由术前的0.643±0.142 KPa/L.S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278±0.154 KPa/L.S(P < 0.05);主观鼻腔通气程度(VAS)评分由术前的6.696±1.532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3.378±1.371(P < 0.05);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由术前的0.81±0.69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0.52±0.69(P < 0.05);鼻窦CT检查Lund-Mackay评分由术前的11.02±1.34变为术后3个月时的4.37±1.05(P < 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伴有临床症状的“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内窥镜下鼻腔结构调整技术”,对扩展鼻腔鼻窦有效通气容积、有效降低鼻腔通气阻力、减轻或缓解上气道阻塞是安全实用、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心脏二尖瓣瓣膜疾病效果,总结围术期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0例心脏二尖瓣置换的手术经验、围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结果本组二尖瓣置换术81例,双瓣置换术39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3.33%。结论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等是提高二尖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3.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腹腔镜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9月期间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的3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有33例完全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下一次完成胆管取石(3例残留胆石在术后2个月经T管二次取石成功),3例因术中胆道和肝门部血管出血及胆管撕裂而中转开腹手术取石;术中出血30~280(94.51±54.70)ml;手术时间110~260(147.22±48.45)min;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1~3(2.03±0.76)d;术后住院时间6~13(7.12±1.65)d(带T管出院);T管拔除时间28~45(38.92±6.52)d。术后胆汁漏1例,胆道感染1例,无胆管狭窄、胆道出血或操作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肝内一级胆管及(或)肝外胆管单发或泥沙样结石,应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是可行的,对机体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是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又一种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脑脊液鼻漏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8-09收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的2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8例,神经外科6例。结果:随访4~72个月24例患者均获治愈,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共18例,其中经鼻内镜下手术12例,鼻外入路4例,显微镜下经鼻入路2例。结论:经鼻内镜修补术在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中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复发率低,术后头面部无切口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漏口位于筛板和蝶窦区的患者。而对于复杂、缺损口较大、鼻内镜不易观察到漏口的脑脊液鼻漏,应选择鼻外或颅内入路术式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5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内镜鼻窦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原因 ,评价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14例 (16 1侧 )需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术前行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检查 ,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114例 (16 1侧 )中复发性鼻窦炎 98例 (12 9侧 ) ,复发性鼻息肉 16例 (32侧 )。额隐窝狭窄 2例 (3侧 ) ,前组筛窦炎 18例 (2 4侧 ) ,前组筛窦炎和上颌窦自然开口堵塞 31例 (46侧 ) ,中鼻甲粘连 6例 (7侧 ) ,后组筛窦炎 18例 (2 4侧 ) ,后组筛窦和蝶窦炎 36例 (5 4侧 ) ,蝶窦炎 3例 (3侧 )。伴有鼻中隔偏曲者 15例。经 2年以上随访 ,复发性鼻窦炎者 88例 (111侧 )痊愈 ,10例 (18侧 )症状缓解 ,16例 (32侧 )复发性鼻息肉患者 11例 (2 2侧 )痊愈 ,5例 (10侧 )症状缓解。结论 行再次内镜鼻窦手术的原因主要是前次手术未彻底清除病变 (首先与术者经验不足有关 ) ;其次为鼻息肉病。再次内镜鼻窦手术效果满意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6.
孤立性蝶窦疾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炎性疾病l5例(急性炎症2例,慢性炎症3例,囊肿8例,真菌病2例),恶性肿瘤3例。经鼻内镜手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蝶窦前壁开窗通畅,窦腔各壁光滑,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头痛是孤立性蝶窦疾病的常见症状,另有视力损害、血性涕及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CT、MRI及鼻内镜检查为其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鼻内镜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激素治疗前后TGFβ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运用HPIAS-1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激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激素治疗前,TGFβ1在鼻息肉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基质及黏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表达,且多数为强阳性和阳性;激素治疗后,TGFβ1在黏膜上皮、基质及黏膜下浸润阳性细胞表达显著降低,其平均光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TGFβ1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TGFβ1含量而达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嗜酸粒细胞(EOs)趋化因子Eotaxin、Eotaxin-2在人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鼻息肉与鼻息肉病发病机制上的异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5例鼻息肉病患者(鼻息肉病组)、13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的息肉组织和8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Eotaxin和Eotaxin-2的表达。结果:Eotaxin-2在对照组、鼻息肉组和鼻息肉病组3组间呈递增表达,且每2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otaxin在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鼻息肉病组与鼻息肉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otaxin和Eotaxin-2可能均参与了鼻息肉病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Eotaxin-2在鼻息肉病和鼻息肉组织之间的不同表达提示它可能是鼻息肉病与鼻息肉发病机制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喉狭窄患者中 ,全喉术后造口呈环形狭窄 11例 ,半喉术后声门狭窄 7例 ,喉前庭及颈段气管狭窄 8例 ;Ⅰ度呼吸困难 18例 ,Ⅱ度呼吸困难 8例。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以Nd∶YAG激光切除粘连带、粘膜赘、肉芽组织及瘢痕。激光手术后 ,11例插入气管套管扩张 ,15例未行扩张。结果 激光术后 2 5例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其中 11例术后 3~ 6个月拔出扩张管 ,另 11例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随访 6~12个月 ,未再发生狭窄 ,治愈率 84 6 % (2 2 2 6 )。结论 Nd∶YAG激光或并扩张手术是治疗喉气管狭窄、解除呼吸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0.
NF-κBp65、IκBα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鼻息肉组织、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黏膜及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NF-κBp65、IκBα的表达,探讨NFκ-Bp65、IκBα在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IκBα在30例鼻息肉组织、20例慢性鼻-鼻窦炎病人单侧钩突黏膜及20例鼻中隔偏曲病人下鼻甲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运用HPIAS-2000高分辨率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3种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①NF-κBp65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部分胞核中。②IκBα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鼻息肉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③NFκ-Bp65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IκBα在鼻息肉组、钩突组及下鼻甲组组织黏膜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腺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依次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p65、IκBα可能参与鼻息肉和慢性鼻-鼻窦炎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