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04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目的评估单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偏侧型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偏侧型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单侧STN-DBS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5 d、术后1年、术后5年以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5年,病人在刺激"关"状态下,UPDRSⅡ、Ⅲ和轴性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刺激"开"状态下,UPDRSⅡ、Ⅲ和轴性部分评分较同期刺激"关"状态分别降低37.37%、41.14%和26.91%。与术前比较,术后5年平均每日口服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降低24.92%,而异动时间和异动病残度分别增加52.63%和59.65%。本组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出现发声困难6例。结论对偏侧型帕金森病人,单侧STN-DBS是一种疗效持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2.
3.1适应证与禁忌证近几年随着神经影像学和显微神经外科的迅速发展,对脑干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有不同的认识,国内许多单位开展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各医院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临床效果也不相同,主要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脑干肿瘤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手术适应证有:(1)脑干各部位的局限性肿瘤;(2)脑干囊性或结节状肿瘤;(3)长入四脑室、枕大池、桥小脑角和斜坡外生性脑干肿瘤;(4)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肿瘤为局限性,边界清楚,有占位效应;(5)肿瘤病程缓慢,病人神经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483.
实验中医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当代医学》2010,16(9):159-160
实验中医学教学体系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可把相关知识、技术与实验有机地整合,以多元形式呈现,因而可使信息量倍增,使师生得以共同提高,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中医学理论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实验评估不仅可对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更是促进实验教学不断改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84.
咸寒苦甘法源于《黄帝内经》。在明清温病学家著述中,记载甚多。《温病条辨》中应用咸寒苦甘法之用在于清心络以开窍闭;清血络以散瘀热;泻结热以存阴液;清阴络以透余邪;补肝肾以救真阴。其病机关键在于邪伏较深,且阴液耗伤明显。分析可见咸寒苦甘法所主病证大多有伤及真阴之险,应以咸寒苦甘法固护真阴为重心,苦寒之品用以泄热存阴,甘寒甘苦法的应用主在留津气。  相似文献   
485.
利用凝胶图象光密度分析系统(GDAS)对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鉴定、纯化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跟踪控制,减少了生产步骤,优化了提纯工艺,使rhG-CSF产品含量>98%,批间差异<0.15,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86.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头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势性和运动性震颤。药物对et有一定的疗效.但难治性et对药物不敏感。随着丘脑毁损术、丘脑深部电刺激术等立体定向技术在et治疗中的应用.et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显著提高了et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87.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双侧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并对血肿形成机理进行讨论,强调CT扫描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患者,男性,45岁,因头部坠落伤1小时而急诊入院。入院检查:呈嗜睡,无定侧神经系统障碍。头颅平片示骨折线从颅顶部中1/3处向两侧颞骨延伸,左侧骨折线已延伸至颅底部。半小时后病人处昏迷状态,瞳孔不等大,左侧大于右侧,右侧肢体偏瘫。CT扫描显示左顶颞部硬脑膜外血肿,右侧有少量渗血。急诊作左额颞顶开颅,清除由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引起的硬脑膜外血肿。术后  相似文献   
488.
48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脑内Fos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大鼠液压颅脑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内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5min脑内开始出现Fos蛋白表达,伤后1h达高峰,此后逐渐消退,伤后6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Fos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损伤灶周围皮质、同侧梨状皮质和双侧海马齿状回,同侧海马较对侧显著。轻、中和重度脑损伤,Fos  相似文献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