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医学生抑郁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检验应对方式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以期为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徐州医学院的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32.23%,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医学生抑郁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抑郁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均两两相关(P0.01),应对方式在抑郁和生活事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对方式在医学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E-test检测念珠菌和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白念珠菌ATCC90028为标准质控菌株,用E-test方法与NCCLS M27-A方法同时检测137株临床分离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5种药物敏感性,观察两所测得结果符合率。结果: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MIC和MIC50值小,与M27-A方法测得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94.2%;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MIC和MIC50值最大,出现一定耐药性,总符合率分别为83.0%、74.5%和79.6%。结论:E-test法检测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与NCCLSM27-A参考方法符合率较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ROC 曲线和Logistic 回归评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活化T 淋巴细胞核因子c1 (NAFTc1)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该院 就诊的188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其中对照组56 例, 冠心病组132 例。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AF、NAFTc1 浓度,采用Logistic 回归方程和ROC 曲线判 定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血清PAF 浓度分别为(8.95±5.74)和 (18.13±4.72)ng/ml,NAFTc1 浓度分别为(22.78±3.15)和(30.58±5.24)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以PAF、NAFTc1 2 个单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项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 回归模 型:Logit(P)=-8.463+0.417PAF+0.098NAFTc1,该模型诊断准确率为85.64%。PAF、NAFTc1、Logistic 回 归模型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815 及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模型 联合检测的95%CI(0.838,0.962)。PAF 检测阈值为9.75 ng/ml,NAFTc1 检测阈值为23.95 pg/ml,Logistic 回归 模型联合检测敏感性为0.86,特异性为0.71。结论 PAF 联合NFATc1 检测效果优于单项检测,可用于冠心病筛查,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对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该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收率.方法 脐血40份,每份40 ml,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每组20份.常规组脐血与NS1∶1混合稀释后,直接通过Ficoll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优化组通过先将脐血洗涤一次,加入等量NS充分吹打混匀,200目筛网过滤,保持细胞悬液和Ficoll分离液1:1的体积比进行分离操作.对每份分离得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计数.结果 常规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1份界面不清晰,同时均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优化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份界面不清晰,仅有极少的红细胞混入.两种方法收集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数比较,优化组多于常规组(P<0.01).结论 通过对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步骤进行优化,可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常见的变应原。方法采用ImmunoCAPl00全自动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血清总IgE,采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接触性变应原。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清总IgE≤60KU/L者73例(73.00%),>60KU/L共27例(27.00%),其斑贴试验均为阳性;其中具有特应性素质的20例手部湿疹患者,总IgE>60KU/L,并且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受检的100例患者中94例(94.00%)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前5位的常见变应原依次为:橡胶Ⅰ、重铬酸钾、硫酸镍、香料混合物、白降汞。结论手部湿疹主要与接触性变应原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种类。手部湿疹与血清总IgE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患儿,男,出生7月,回族。因左上臂屈侧见一蚕豆大小的褚色结节,曾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不明确,外用软膏(具体不明),皮损未见好转。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面积稍增大,为明确诊断和彻底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67.
目的: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皮肤血管炎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143例皮肤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143例皮肤小血管炎中,过敏性紫癜ANCA阳性率为16%,结节性红斑ANCA阳性率11.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NCA阳性率10%;结节性血管炎和白塞氏病ANCA均为阴性.结论: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提示检测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以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0例设为研究组,以2004年1月~ 200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但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急创伤性休克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痊愈率88.2%,死亡率2.7%,对照组痊愈率71.0%,死亡率12.0%,研究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9.0%,对照组满意度为86.0%,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救治过程中,实施有效而适当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有利于成功救治创伤性体克患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超重和肥胖儿童的骨强度状况.方法 以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查体的1270名2~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2~6岁学龄前儿童按WHO/NCHS身高别体重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6~18岁学龄儿童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体重指数(BMI)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用Omnisense7000P型定量超声仪测量骨强度、Genius型体成份仪测量体成份.结果 学龄前肥胖儿童胫、桡骨骨强度均低于正常儿童,胫、桡骨骨强度下降风险分别是正常儿童的6.87倍和2.24倍;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学龄儿童正常、超重、肥胖组的胫骨骨强度依次下降,肥胖、超重组胫骨骨强度下降风险是正常组的9.73和2.54倍;学龄肥胖组桡骨骨强度低于正常组,超重组与正常组无差别.肥胖儿童不同部位骨强度存在差异.肥胖儿童的体脂含量与骨强度呈负相关(r胫=-0.35;r桡=-0.33).结论 肥胖儿童骨强度较正常儿童差,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肥胖儿童的骨健康状况,并且应多部位测量以便全面了解骨强度状况.  相似文献   
70.
基层医院实验室通常是购买成品的PCR试剂盒来检测HBVDNA含量,成品的PCR试剂盒往往是按照纯净的单一序列DNA经优化实验得到的,其特异性是由两段引物和一个探针(Taqman定量)共三段特异核酸序列保证的,而临床样本中成分非常复杂,由其提取的总核酸包罗各种序列的DNA或RNA,很容易出现非特异性假阳性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