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比较采用Herbert螺钉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类骨折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26例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5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获得随访15~4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平均93.3分,极好9例,好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6.7%.非手术组平均81.5分,极好3例,好4例,一般4例,优良率63.6%.手术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1).结论 运用Herbert螺钉手术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在关节活动、肌力和功能恢复方面较非手术治疗有明显优势,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20例成批火器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时成批火器伤很少见 ,最近我院收治了一批因事故发生的 2 0例枪弹伤伤员 ,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31~ 5 7岁 ,平均 4 2岁 ;头部伤 1例 ,胸部伤 1例 ,四肢伤 18例 ;贯通伤 15例 ,切线伤 3例 ,非贯通伤 2例 ;开放性骨折 4例 ,合并腓总神经损伤 1例 ,合并脊髓损伤 1例 ,单纯软组织伤 14例。 (2 )急救与手术 :患者到达医院前 ,全院紧急动员 ,成立检伤分类组、处置组及重伤急救组 ,伤员到达后立即按伤情及部位进行分类 ,然后分别由各组进行前期处置。胸部贯…  相似文献   
53.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修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总结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处理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伤残率。方法: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52岁,平均32.3岁。其中股动脉损伤9例,腘动脉损伤12例。全部手术探查,针对不同情况选择血管修复方法。1例因入院时下肢肌肉广泛坏死而行Ⅰ期截肢,自体静脉移植8例,血管吻合7例,血管修补3例,血管结扎2例。结果:21例患者中,4例截肢,其中1例Ⅰ期截肢,3例Ⅱ期截肢。余患者获1~24个月随访,平均8.5个月。17例均恢复血运,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其中4例出现足下垂。结论:①诊断明确后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者应尽早行手术探查。②下肢大静脉修复的好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微创锁定钢板与髓内钉对95例股骨中下段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45例患者行髓内钉固定治疗,50例患者使用微创结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经统计学处理得出观察结果。结果 95例患者完成住院观察,3例失随访,逆行髓内钉组失访1例,微创锁定钢板组失访2例,患者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随访13.4个月,微创锁定钢板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锁定钢板与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均能达到治愈效果,但微创锁定钢板治疗在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控制感染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6.
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阐述生物反应器对组织工程学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生物反应器研究的发展方向。方法 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近年来生物反应器在组织工程中应用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结果 生物反应器极大地推动了组织工程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成为组织工程中的四大关键环节之一。结论 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方向应是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贯穿于整个组织工程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57.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已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r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大多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OVCF患者[1-3],而对于压缩程度>1/3的严重压缩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则难以处理得当。我们尝试将PVP与PKP两种手术方式联合使用,用于治疗这一类严重压缩的椎体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陈超  赵敏  吕仁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5-66,71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及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本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治疗后给予常规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动力化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相关血清因子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延迟愈合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力化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OPG、BGP及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ICAM-1及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力化治疗可促进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的愈合,且其对骨折愈合的相关血清因子也有积极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9.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其最致命的不足是血栓已经形成方能明确诊断。因此有必要采用先进的分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目的:观察Hmox-1在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作为预测诊断深静脉血栓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钳夹大鼠双侧股静脉和双后肢人字石膏固定的方法建立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依据造模时间和血栓形成状态,将10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创伤即刻组、血栓形成前期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形成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Realtime-PCR检测血液中Hmox-1基因表达,并切取双侧股静脉血管进行组织学观察血栓形成程度。结果与结论: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后25h,血栓形成率58%(38/65);血栓形成前期组、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形成组Hmox-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栓形成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mox-1在血液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血栓形成生物学过程相符,有可能作为预测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0.
背景:当前判断内固定取出后正常站立情况下股骨是否断裂仅依靠X射线或CT数据。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模型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判定内固定取出后骨折断端断裂。 方法:运用Mimics、Geomagic Studio、Abaqus等软件采用快速个体化建模方法对股骨骨折髓内钉置入内固定1年取出内固定后的骨愈合多层螺旋CT数据进行模型快速建立,并采取4种方法处理模型,分别为不作模型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5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20%简化;对骨愈合区以外的模型表面网格给予10%简化。对于以上4种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施加3,9倍重力载荷和约束,观察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其所处部位。 结果与结论:按照材料属性进行区别显示米赛斯应力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在不同应力载荷下,术后各类型材料的米赛斯应力最大值及最小值部位相同,各类型材料中,最大值均未位于骨折断端,不同方法的最大应力值部位相近,均在中远端1/4交界处,其中表面网格简化10%模型的数值偏倚小,网格处理、材料赋值及有限元分析运算时间最短。采用适当的个体化建模方法可以对骨折内固定取出后的骨折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快速判断内固定取出是否导致骨折断端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