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软性输尿管镜下200μm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上尿路结石患者45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结石27例。45例均给予钬激光碎石术,手术后第3天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残余结石的情况及双J管位置,术后1个月继续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排石情况,3个月后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残余结石情况。结果 4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3 d高热,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残余部分结石13例,平均住院7.5 d,术后随访3个月,肾下盏残余结石5例。结论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手术损伤小,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2.
靶向治疗是转移性肾癌的一线及二线治疗手段,其药物从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两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抑制mTOR途径.最近开发的药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mTOR抑制剂,能靶向作用于肾癌的酪氨酸激酶和细胞内通路,产生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较有前景的靶向药物,包括舒尼替尼( Sunitinib)、索拉非尼(Sorafenib)、帕唑帕尼(pazopan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及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 66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合并糖尿病36例,非糖尿病者30例,观察两组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发生神经毒性反应27例,发生率75%,多为Ⅱ~Ⅲ级,非糖尿病组发生神经毒性反应14例,发生率46.7%,多为Ⅰ~Ⅱ级.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草酸铂后神经毒性反应程度及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由于进行了积极的预防护理,其发生率仍低于文献报道的90%.  相似文献   
44.
1992年以来我院应用胞二磷胆硷、丹参注射液佐治散发性脑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胆汁的细菌学检查对于胆囊和胆道内细菌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笔者等对本院住院的85例行胆囊手术的胆石病患者的胆汁进行了细菌学检验,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的年龄为41~62y,男37例,女48例。胆汁标本多为手术中采集,由外科医生直接以不染菌的方法取得,置于灭菌容器中送检。  相似文献   
46.
氯化锌是彩灯厂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粘合剂组成部分。由于管理不当 ,可造成儿童误服中毒。我院 1997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氯化锌中毒患儿 12名 ,现报告如下。12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3~ 12岁。均系误服中毒 ,口服量估计小于 10ml 4例 ,10~ 3 0ml 6例 ,大于 3 0ml的 2例。中毒后到本院就诊时间为 2 0min~ 6h。临床表现主要为患儿口有烧灼感 ,咽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 ;2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7例腹泻为水样便 ,伴轻到中度脱水现象。全身征象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烦躁不安、心慌、乏力等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实验室检查 …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RP11-363G15.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肾癌细胞PHF8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12对肾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肾癌细胞株(ACHN、OS-RC-2、786-O、A498)及人近端肾小管细胞HK-2中RP11-363G15.2的表达。选取表达水平最低的肾癌细胞,分别转染RP11-363G15.2质粒(实验组)和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RP11-363G15.2和锌指蛋白8(PHF8)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PHF8、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6(CDK6)、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钙粘素(N-cadherin)蛋白的表达。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结果qRT-PCR结果提示,肾癌组织中RP11-363G15.2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肾癌细胞株中RP11-363G15.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人近端肾小管细胞(P<0.01),OS-RC-2细胞中RP11-363G15.2的表达最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OS-RC-2细胞中RP11-363G15.2表达明显增加[(1.06±0.19)vs.(11.09±1.48),t=6.75,P<0.01],PHF8 mRNA表达明显降低[(1.01±0.09)vs.(0.31±0.05),t=6.66,P<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PHF8蛋白表达减少,CDK6、Cyclin D1、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转染RP11-363G15.2后的OS-RC-2细胞迁移能力降低(P<0.01),从第3天开始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RP11-363G15.2在肾癌中低表达,RP11-363G15.2可通过下调肾癌细胞OS-RC-2中PHF8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可能为肾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系列无瘤技术措施在膀胱癌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探讨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以及转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未经系列无瘤技术措施处理的膀胱癌患者以及102例经系列无瘤技术措施处理的膀胱癌患者,通过膀胱癌1年内复发率、3年内复发率,盆腔脏器尿道肿瘤转移,全身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四个方面来评价处理效果。结果 102例经系列无瘤技术措施处理患者较66例未经系列无瘤技术措施处理的患者在复发率,盆腔脏器以及尿道转移,全身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方面都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膀胱癌围手术期要加强系列无瘤技术处理,可以有效避免肿瘤局部的种植转移以及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49.
小儿抽动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引起社会、家庭及医家的关注;近年来,不同的医家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在小儿抽动障碍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0.
黄林锋  蔡建生  叶志华  曾昭孟 《河北医学》2010,16(10):1160-1163
目的:了解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降纤、抗凝治疗,是否有利于改善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方法:将78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采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性治疗,39例)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9例),另设一健康人组。治疗前后同步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和肺功能(FEV1),并与32例同龄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分别与健康组比较,Fb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此两组间上述指标无差别(P〉0.05);②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氯吡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后较治疗前Fb显著降低(P〈0.01),PT、APTT、TT和FEV1显著升高(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TT、TT、Fb各项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功能(FEV1)有改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检测指标的比较,PT、APTT、TT、Fb和FEV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其血液呈高凝状态,肺功能明显下降;②常规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抗凝、降纤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心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