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3(TLR3)信号转导通路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分别检测TLR3、干扰素β 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核因子 κB(NF-κB)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在心肌组织中的变化, 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VMC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心肌组织中TLR3、TRIF、NF-κB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TLR3和TRIF、TLR3和NF-κB、TRIF和NF-κB、NF-κB和caspase-3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与caspase-3一致。结论:通过TLR3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在VM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其活化有可能成为治疗VMC的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靶位。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口较多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五个民族的孕妇ABO血型和Rh血型分布情况,以便于做好孕前检查和预防工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独山子石化医院妇产科门诊和西宁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产前检查的孕妇2 823名,进行ABO血型鉴定和Rh血型抗D筛选。Rh阴性者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结果 2 823名孕妇中,A型595名,占21.08%;B型1 023名,占36.24%;O型929名,占32.91%;AB型276名,占9.78%。五个民族孕妇ABO血型分布特点:汉族B型占41.46%,O型占34.87%,A型占14.02%,AB型占9.65%;维吾尔族B型占38.05%,A型占29.27%,O型占22.56%,AB型占10.12%;哈萨克族O型占39.58%,B型占27.97%,A型占21.64%,AB型占10.82%;回族O型占39.72%,B型占29.44%,A型占22.50%,AB型占8.34%;蒙古族O型占38.57%,B型占32.50%,A型占19.29%,AB型占9.64%。共筛出Rh阳性65名,其中汉族4名,维吾尔族38名,哈萨克族14名,回族4名,蒙古族5名。结论独山子区孕妇ABO血型、Rh血型分布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3(TLR3)和核因子-κB(NF-κB)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所致猝死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3与NF-κB在VMC猝死者及非VMC对照组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病毒性心肌炎组心肌组织中TLR3、NF-κB的阳性细胞数为(12.2200±3.49249)和(28.3300±4.6743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1750±0.93464)和(3.7900±1.4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5)。结论TLR3、NF-κB在VM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TLR3、NF-κB的活化可能成为治疗VMC的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靶位。  相似文献   
84.
<正> 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是1998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有关领导的组织下,卫生系统各界研究者及维吾尔医药专家共同参与下编制(试行期1年),1999年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审核批准后正式编发,并成为有关部门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及法律性的维药标准。使用10年后的今天本标准各方面(维药研究开发方面,医疗保险方面,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及监督方面)仍起主要作用。我们使用本标准时不仅看到本标准带来得优越性及方便性,还要看  相似文献   
85.
地锦草提取物对皮肤真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对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方法 真菌经不同浓度地锦草提取物作用孵育7 d后, 经过皂化、提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其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 结果地锦草提取物能使真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P<0.01), 麦角甾醇含量变化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地锦草提取物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其高效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EHE)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 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82株临床常见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MI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研究其对红色毛癣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影响。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446 μg&#8226;mL 1,石膏样毛癣菌值的平均MIC为652 μg&#8226;mL 1,紫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1 024 μg&#8226;mL 1,许兰毛癣菌的平均MIC为896 μg&#8226;mL 1,疣状毛癣菌平均MIC为853 μg&#8226;mL 1,犬小孢子菌及4种念珠菌的平均MIC均>1 024 μg&#8226;mL 1;地锦草提取物256 μg&#8226;mL 1时,可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中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P<0.01)。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有显著的抗真菌活性,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比念珠菌高;其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对地锦草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地锦草水提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及地锦草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系统预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结果 实验表明,地锦草不同提取物和有效部位中黄酮及其苷、糖及其苷类、香豆素、蒽醌类、三萜、甾体、鞣质、酚性成分、有机酸等反应均呈阳性结果.结论 该研究提示地锦草提取物和有效部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的种类,为地锦草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8.
推广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目前公认的最简单易行、最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国内外将合格碘盐食用率作为评估防治效果和消除标准的第一线指标。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群众占总人口的59.5%,而信仰伊斯兰教群众食物种类相对单一,因此,了解新疆信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将HLA-DR、CD1a、S-100蛋白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慢性宫颈炎、70例CIN(CINⅠ25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以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DC的分布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100、CD1a和HLA-DR阳性表达率依次为浸润性宫颈鳞癌(65.00%,55.00%,62.50%)>CIN(50.00%,44.29%,40.00%)>慢性宫颈炎(30.00%,20.00%,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37,P=0.012),S-100、CD1a和HLA-DR分布于癌组织及癌巢附近的间质中。在宫颈各组织中,CD1a与S-100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30,P=0.000);CD1a与HLA-DR表达也呈正相关(r=0.267,P=0.002);而S-100蛋白与HLA-DR表达没有相关性(r=0.065,P=0.461)。结论人宫颈上皮内瘤变至浸润癌变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100、HLA-DR、CD1a表达强度发生变化,提示宫颈病变局部的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0.
目的检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中C-myc和hMLH1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与hMLH1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myc和hMLH1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myc在慢性宫颈炎、CIN、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8/30)、50.0%(30/60)和69.2%(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66.7%(20/30)、56.7%(34/60)和30.7%(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C-myc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hMLH1蛋白表达下调与宫颈癌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和hM-LH1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