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提供参考。 方法 便利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22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于患者出院当天进行调查,并于出院后1、3、6个月追踪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识别跌倒恐惧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可分为跌倒恐惧缓慢下降组(50%)、持续跌倒恐惧组(28%)、跌倒恐惧快速下降组(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近6个月跌倒史、步行能力、焦虑、抑郁影响跌倒恐惧的轨迹类别(均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分为3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其跌倒恐惧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的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水平,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潜在类别及特征。方法 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进行分类,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健康行为低下型(27.27%)、健康行为一般型(39.39%)、健康行为良好型(33.34%),三组健康行为量表得分分别为(46.91±2.76)分、(63.03±2.91)分、(79.80±3.43)分。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程、MRS评分、有无合并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潜在剖面类别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具有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可基于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同质群体,结合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资料实施个体化干预,以期改善其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临床医学成人教育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提高临床医学成人教育的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多发病,慢性病。据不完全统计,人的一生中几乎100%都有颈椎不适的体验,给身心,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一定痛苦和不便。由于手术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危险性,临床一般首选保守治疗,但单一的保守治疗疗效不是很佳,本人在临床工作中将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颈椎病的康复中,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孤独感和抑郁的现状与关系。方法 2022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科收治的244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网络量表简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SPSS 26.0软件中Process插件的Model-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家庭隔离、朋友隔离得分分别为(12.56±4.25)、(7.56±1.82)、(4.98±3.24)分,孤独感得分为[32(27,42)]分,抑郁得分为(10.83±5.34)分。抑郁与孤独感均能正向预测患者的社会隔离(β=0.52、0.69,均P<0.05),孤独感在社会隔离与抑郁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3.48%。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社会隔离、朋友隔离、孤独感及抑郁水平较高,抑郁不仅能直接影响社会隔离,还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会隔离;医护人员应关注血液透析患者孤独、抑郁心理,降低社会隔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疲劳轨迹的潜在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PD疲劳量表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4个月、6个月时评估其疲劳程度,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对疲劳轨迹进行分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识别出COPD患者疲劳轨迹分为3个潜在类别:显著下降组(22.2%)、缓慢下降组(43.0%)、疲劳升高组(34.8%)。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运动恐惧、改良版呼吸困难问卷得分、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睡眠状况是COPD患者疲劳轨迹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COPD患者疲劳被分为3种变化轨迹,疲劳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护士应根据疲劳变化轨迹给予患者阶段性及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术后镇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一次性硬膜外镇痛泵(Patient—eontrolled—analgesia,PCA)对患者术后进行镇痛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我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镇痛泵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易损期”是心力衰竭病人死亡和再住院事件高发的一段时期。三元联动护理作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降低院外死亡率及再住院率,目前已在多个学科中开展应用,但在心力衰竭易损期病人中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三元联动护理及心力衰竭易损期的概述、实施人员、实施方法及现存的不足,为提高心力衰竭易损期病人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综述分析冠心病患者运动恐惧研究现状及相关评估工具的基础上,提出工具的选择及使用建议,旨在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运动恐惧评估工具、促进冠心病患者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制订及心脏康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订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跌倒恐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5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版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6、12个月评估患者的跌倒恐惧程度,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识别跌倒恐惧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跌倒恐惧变化轨迹可分为“高跌倒恐惧-缓慢下降组”“中跌倒恐惧-快速下降组”“低跌倒恐惧组”。相对于低跌倒恐惧组,高跌倒恐惧-缓慢下降组的影响因素为近6个月有跌倒史(与近6个月无跌倒史相比,近6个月有跌倒史OR=4.737,95%CI:1.823~12.856)、并存慢性病(与无并存慢性病相比,并存慢性病OR=5.740,95%CI:1.439~17.836)、Harris评分<80(与Harris评分≥80相比,Harris评分<80时OR=5.524,95%CI:1.178~15.526),中跌倒恐惧-快速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