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目的 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2种分子血清分型技术,对抗原缺失血清型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对3株沙门菌进行分型;提取沙门菌基因组DNA,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血清型分型;然后全基因组测序后组装草图,用SISTR预测沙门菌血清型.结果 3株沙门菌分离株,用传统玻片凝集法鉴定属于B群和E1群沙门菌,未...  相似文献   
12.
刘品 《临床医学》2021,41(11):53-5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高龄白内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研究组视力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1/43)较对照组(18.60%,8/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可改善视力水平和散光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及其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2例胃癌患者,20例正常人为对照,检测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含量;NK细胞活性、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结果(1)胃癌患者RBC-C3bRR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升高(P<0.01).(2)术后组RBC-C3bRR显著升高,RBC-ICR显著降低(P<0.01).(3)胃癌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B细胞,IgG、IgA均显著降低,CIC显著升高(P<0.05或P<0.01);手术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IgA均有显著提高(P<0.01);胃癌患者术前组及手术前后RBC-C3bRR变化组与CD3+、CD4+、NK细胞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1)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2)手术可使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3)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T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李兴国  边晓菊  刘品 《西南军医》2009,11(6):1022-102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病人用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控制心律和血压。对照组用胺碘酮加倍他乐克控制心律和血压。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有7例(21.9%)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78.1%)。对照组有14例(46.1%)出现房颤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53.9%)。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8名在本科室实习的护生根据实习阶段实施目标教学。结果护生的出科理论、操作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优良率在93%以上,护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率为98.5%。结论目标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何罗宜  刘品晶  古立新 《西部医学》2021,33(4):601-604,610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肺炎危重患者各肺部超声B线状态及PCT状态下氧合趋势,以指导临床对患者的诊治处理。方法 按随机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我院ICU 2区及1区住院治疗的201例细菌性肺炎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 使用床旁超声检查各患者肺部超声状态,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氧合指数、降钙素原、年龄及性别。各组氧合指数分布差异采用多个随机样本秩检验,并进行两两比较;定性资料应用2检验。结果 细菌性肺炎危重患者肺部超声白肺组、B3线组、B7线组发生呼吸衰竭率高;白肺组氧合指数以0~100 mmHg及101~200 mmHg段为主,B3线组氧合指数以101~200 mmHg段为主,B7线组氧合指数以201~300 mmHg段为主,正常肺部超声组氧合指数在300 mmHg以上。经秩检验所得,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10 ng/mL〖JP〗组氧合指数在0~100 mmHg及101~200 mmHg段为主,PCT 2~10 ng/mL组氧合指数在101~200 mmHg段为主,PCT 0.5~1.99 ng/mL组氧合指数在201~300 mmHg段为主,<0.499 ng/mL组氧合指数在300 mmHg以上;经秩检验所得,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危重患者肺部B线越多,氧合指数越低,越易出现呼吸衰竭;此类患者PCT越高,氧合指数越低,越易出现呼吸衰竭,肺部B线程度、PCT等级与氧合指数范围具有对应意义。临床应充分关注此类患者肺部B线状态,同时进行PCT检查评估疾病状态,并及时关注氧合状态,从而及时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与病理分型,探讨诊断性刮宫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结果:均以月经紊乱、经量增多为主要表现,病理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24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7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4例,分泌欠佳型子宫内膜13例,不规则脱落型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1例.其中55例继发性贫血.所有患者均给予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治疗,5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8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诊断性刮宫术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功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在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对待此类来诊病人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2年~1991年3月共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22例,男性281例,女性241例。年龄10~78岁。重度185例,中度174例,轻度163例。高压氧治疗前深昏迷92例,中毒时间在7小时以上;浅昏迷60例,中毒时间3~4小时;神志朦胧50例,中毒时间2小时以下。急性脑水肿92例;急性中毒性肺水肿42例;心律失常50例;肾损害64例;肝损害72例;皮肤呈大疮性损害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羊水量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在本院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34 900例20周以上的胎儿,其检出羊水量异常160例,并研究分析羊水量多少与胎儿畸形的关系.结果 160例羊水量异常中,羊水过多100例,羊水过少60例,二者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37%、31.6%.结论 超声是诊断羊水量异常的首选方法,而且还能发现胎儿畸形,进一步证明羊水量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莫匹罗星乳膏联合中药治疗痤疮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30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患者采用莫匹罗星乳膏、维A酸乳膏外用,对照组110例患者采用口服红霉素,外用维A酸乳膏,两组患者都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4%,复发率为25.4%,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匹罗星乳膏加中药联合治疗,方法简单,治疗时间短,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