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biliary imaging metho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se the clinical data of 153 cases of 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Results 152 cases of intubation succeed. And found that choledocholith in 13 cases,injury of common bile duct in 1 case, accessory hepatic duct in 2 cases. The shortest time required for in-tubation is to puncture by epidural needle puncture(2~5 min) ,and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other two methods is closed (8~20 min). Conclusion The apphcation of epidural needle puncture as a tool of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is more advantaged, and could easi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2.
目的本文对开腹肝切除术(OH)及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短期疗效及住院费用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手术医师在术式选择上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共98例接受LH及OH的病人资料,其中LH组38例;OH组60例,对比两组数据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是否行肝门阻断、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及费用的差异,来评估OH与LH在术后短期疗效及费用上的差异。结果相较于OH组,LH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肝门阻断率、下床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等方面相对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天肝功能变化、术后使用止痛药时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费用均值低于O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执行适应症的条件下,LH在术后短期疗效方面较OH有优势,且未增加费用负担。临床手术医师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化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化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 16 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 1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 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 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25.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16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11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与结论: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58岁,2007年12月因“上腹部持续胀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查体:T36.7℃,Bp172/104mmHg,颈部无肿大,未及包块或淋巴结肿大,腹稍膨隆,脐周及左上腹压痛、反跳痛可疑,局部腹肌稍紧张,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5次/min。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998年5月~2008年7月,应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成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59例。首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网篮或气囊导管取石,必要时放置鼻胆管引流,血、尿淀粉酶正常,无发热、腹痛后l~5天内在全麻下行LC。结果成功完成内镜胆管取石及LC共438例,成功率95.4%;19例内镜取石未成功而行开腹手术;2例因无法耐受改为保守治疗。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3例,轻型胰腺炎32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25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无逆行胆管炎、EST后乳头狭窄等并发症,无胆管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创伤小。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对大鼠移植性肝癌进行不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研究不同给药途径下化疗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移植性原位肝癌模型,分别经大鼠外周静脉,肝动脉,门静脉,肝动脉结扎的门静脉注射5-FU,给药剂量为20mg/kg,连续给药4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在不同途径区域化疗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光镜下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结果:外周静脉组全身化疗的肝癌VEGF表达显著高于其它3个区域性灌注化疗组,区域性灌注化疗的3个化疗组中,门静脉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肝动脉组和结扎肝动脉的门静脉组(P<0.05);结扎肝动脉的门静脉组肝癌组织的CD34蛋白表达和MVD最低,明显低于其他四组(P<0.05)。结论:区域性灌注化疗可有效抑制肝癌血管生成;区域性灌注化疗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是抑制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并使MVD降低,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9.
门腔静脉分流术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胃粘膜病变是门脉高压人上消化道了的主要原因,而门脉分流术(PCS)又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本实验旨在观察PCS术后胃粘膜的功能改变,方法:化学方法诱导大鼠肝硬变门脉高压模型,并分成正常组,术前及术后组,观察PCS术后门脉压力(FPP)胃粘膜血流量(GMBF)粘膜内前列腺素(PGS)糖蛋白(GP)的含量等,统计学处理为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FPP明显高于正常组(1.  相似文献   
30.
不同术式对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大鼠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刘吉奎蔡景修段恒春杨衡文关键词肝硬变;门静脉高压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734-3胃粘膜病变是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