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目的探索流产模型孕鼠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快速高效的分选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流产模型孕鼠脾脏中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纯度。结果流产模型孕鼠脾脏细胞经过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2次分选得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3.51.1)%,CD4+/CD25-T细胞纯度为(96.60.6)%。结论采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62.
<正>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常规处理是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纱条填塞、结扎盆腔血管、髂内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1],其中对子宫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流产模型孕鼠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快速高效的分选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流产模型孕鼠脾脏中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纯度。结果流产模型孕鼠脾脏细胞经过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2次分选得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纯度为(93.5±1.1)%,CD4+/CD25-T细胞纯度为(96.6±0.6)%。结论采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高纯度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  相似文献   
64.
经行感冒,因其致病人群和发病时间的特殊性,故其致病具有呈缠绵性、周期性、反复性,临床治愈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伤寒论》中有“热入血室”一说,予以小柴胡汤治疗,但对于无发热、断经症状的“经行感冒”只字未提,而临床常见。笔者有幸侍诊四川省名中医魏绍斌教授,聆听教导并收集病案,总结出其从少阳辨证用小柴胡汤治疗经行感冒亦有奇效的宝贵经验,今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依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决定论"和"源头治疗"的观点,提出了"在位内膜决定论"与中医"体质学说"的相关性,并根据体质学说观点,将瘀血体质的"微观"研究与在位内膜的"宏观"研究相结合,从治病求本和活血化瘀来阐述"源头治疗"与体质调理的一致性。以期通过改善患者瘀血体质达到从源头治疗、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目的,具有切实可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帕金森病(P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 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 GSE20164、GSE20314、GSE20333 和 GSE24378数据集进行分析,筛选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大脑黑质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GO富集分析、 KEGG 通路富集分析、LASSO 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枢纽基因,并计算枢纽基因诊断 PD 的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 RNA 转录相关子集进行细胞类型识别(CIBERSORTx)评 估 PD 患者中 22 种免疫细胞的浸润特性。结果 共筛出 20 个与 PD 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 5 个高表 达差异基因和 15 个低表达差异基因。GO 富集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20 个差异表达基 因涉及多巴胺生物合成、胺类生物合成、对毒物反应、酪氨酸代谢、多巴胺能突触、PD、突触囊泡循环等 方面。LASSO 逻辑回归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 KCNMB3、SDC1 和 EPYC 3 个诊断枢纽基因。ROC 曲线分析显示,3 个枢纽基因综合诊断 PD 的AUC为 0.783。免疫浸润分析显示,PD 组中的幼稚 B 细胞、 单核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幼稚 NK 细胞与激活的 CD4+ T 细胞呈正相 关(P< 0.05)。结论 通过 LASSO 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的 KCNMB3、SDC1 和 EPYC 枢纽基因在 PD 的诊断中展现出良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67.
冯婷婷  凌孙彬  方美玉 《中国肿瘤》2015,24(11):966-970
摘 要:[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前的外周血液学特点,为肿瘤患者的血栓防治提供新线索。[方法] 收集2003~2012年间收治的47例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47例未出现血栓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抗肿瘤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值的均值,病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凝常规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分析结果示较高水平WBC及大血小板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绝对值、大血小板比率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肿瘤治疗前较高水平的白细胞、大血小板值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肿瘤治疗前血凝常规指标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提示作用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68.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在体动态评估可应用于临床预防心血管事件。本实验目的是监测 F‐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摄取,研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 )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方法2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n=11)和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组(S组, n=11)。实验兔在第18周通过药物触发以诱导血栓形成。实验过程中的4个阶段分别进行PET/CT扫描:高胆固醇饮食前(基线阶段,n=6),第8周时(高胆固醇饮食中期,n=4),第18周时(触发实验前,即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n=22),药物触发实验后(触发实验后,n=15)。主动脉的18 F‐FDG摄取值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SUV值(SU‐Vmean)表示。SUV值通过测量一系列7.5mm长度的动脉节段获得。结果 SUVmean 和SUVmax分别为基线阶段0.449±0.108和0.550±0.132,高胆固醇饮食中期0.694±0.117和0.754±0.129,触发实验前(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A组0.788±0.121和0.861±0.139,S组0.651±0.194和0.736±0.243。SUVmean 和 SUVmax在触发实验后血栓形成组分别为1.128±0.420和1.302±0.489,在无血栓形成组分别为0.774±0.159和0.859±0.191。22只实验兔中的10只经检测证实有血栓形成(45.5%):A组11只中的8只血栓形成(72.3%),S组11只中2只血栓形成(18.2%)( P <0.001)。结论18 F‐FDG摄取值的定量分析可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状态和易损斑块。PET/CT对预测临床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抑郁症(recurre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RMDD)与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R1A)和5-羟色胺2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5-HTR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关系。方法选取5-HTR1A(rs878567)和5-HTR2A(rs1328683、rs17068986、rs9534495)基因的4个标签SNPs(tagging SNPs,tagSNPs),使用Sequenom质谱分析对1030例RMDD患者(病例组)和85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关联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分析RMDD与4个tagSNPs的关系。结果5-HTR2A rs17068986基因型(=8.727,P=0.013)及等位基因(=4.955,P=0.025)频率在两组间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55.3%vs.51.6%,OR=1.158,95%CI:1.018~1.318)。5-HTR2A rs17068986基因型分布最符合显性遗传模型(P=0.003),病例组TT+TC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81.0%vs.75.4%,OR=1.410,95豫CI:1.120~1.760)。GMDR分析显示四阶交互模型(rs878567、rs1328683、rs17068986、rs9534495)为最优模型(P=0.001,1000次置换检验),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检验精确度为0.534。结论5-HTR2A rs17068986可能存在或连锁RMDD的易感位点,5-HTR1A和5-HTR2A基因的交互作用也与RMDD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0.
针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的难治性,以"湿邪致病论"为指导,从病位、症状、病程方面探讨"湿邪"与该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提出"湿易致瘀、脾能运湿、风能胜湿"的证治特点,以期通过阻断"湿邪"这一重要致病因素,达到止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