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1.
郭华  杨炜  余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70-71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讨论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5.6±2.63,住院天数10.6±5.4),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9.78±2.73,住院天数13±2.8),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轻度左侧额、颞叶挫伤患者执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轻度左侧额、颞叶挫伤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和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对左侧额叶和颞叶挫伤患者各25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画钟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图片排列分测验、相似性分测验在内的神经心理测验,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左侧额叶挫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画钟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图片排列分测验和相似性分测验得分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颞叶挫伤组仅画钟测验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左侧额叶挫伤和左侧颞叶挫伤组间比较,额叶挫伤组画钟测验、韦氏图片排列分测验和相似性分测验得分均低于颞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组损害重于颞叶组。结论 左侧额、颞叶挫伤患者表现出执行功能的损害,以额叶挫伤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侧针刺曲池穴、外关穴的不同针刺状态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层(M1)长时程增强(LTP)样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8名健康受试者,取右侧曲池、外关穴,给予常规普通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为度。于针刺前15 min、进针后30 min及拔针后20 min分别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测皮层兴奋性,观察单侧针刺对成对关联刺激(PAS)诱导LTP脑可塑性的影响。操作方法:①TMSMEP的诱导:进行TMS刺激点定位,找到以最小的刺激强度产生最大MEP波幅的位置,即为FDI皮层运动点;并使用TMS外固定架固定线圈、激光定位仪监测。②检测静息运动诱发电位阈值(rMT):基于FDI对应的皮层运动点,寻找给予10次TMS刺激能够产生至少5个MEP波幅≥50μV的刺激强度,记录为rMT。③短潜伏期尺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刺激电极置于FDI肌腹,阴极在近端,刺激电流5~10 mA,刺激强度为食指轻微抽动为宜。④PAS-LTP脑可塑性的诱导:使用电刺激加磁刺激进行诱导,共200对刺激。每位受试者需进行8次检测,每次约80 min。2次检测需间隔1周,以避免针刺后效应影响试验结果。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针刺对侧M1区MEP波幅比降低,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比升高;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S诱导后,留针时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升高;起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单次针刺曲池、外关穴不同针刺状态(留针、拔针后)对双侧LTP脑可塑性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特异性改变双侧皮层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针刺曲池、外关穴针刺前、留针时及拔针后不同时间点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18例健康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伪针刺组,每组9例。分别给予针刺和伪针刺干预。于针刺前10min、进针后30min及拔针后20min分别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皮质兴奋性(每30s 1次)。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针刺组留针时针刺对侧M1区MEP波幅比降低,留针时针刺同侧及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升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与针刺前比较,伪针刺组留针时及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针刺曲池、外关穴可以时间依赖性的调节健康受试者双侧M1区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实时监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功能性电刺激辅助其步行时的脑激活特点。 方法 招募右侧偏瘫的脑卒中患者8例,平均年龄(44.41±7.23)岁,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跑台上以2 km/h的速度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任务各1次,同时进行实时fNIRS脑功能信号采集。在Matlab环境下,采用NIRS-SPM工具包计算受试者在完成单纯步行和FES辅助步行时不同脑区的携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通过一般线性模型整合任务效应,采用SPSS 20.0版统计学软件对beta值进行单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输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激活热点图。 结果 偏瘫患者在完成单纯步行任务时被激活的通道有ch8、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2、ch33、ch34、ch35、ch36、ch37;在FES辅助步行时被显著激活的通道有ch8、ch9、ch10、ch11、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2、ch23、ch24、ch25、ch26、ch27、ch28、ch30、ch31、ch32、ch33、ch34、ch35、ch36、ch37。该结果提示,单纯步行任务和FES辅助步行时共同激活的脑区均以健侧半球M1区激活为主,患侧半球M1和SMA、PMC、S1区激活为辅。比较不同步行任务下差异激活的脑区,输出存在显著差异的通道有ch9、ch24、ch27、ch32、ch33,该结果提示,相比单纯步行任务,FES辅助步行可额外增强健侧S1、患侧SMA和PMC的激活水平。 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单纯步行或FES辅助步行任务时均表现为双侧M1区的不对称性激活模式,而FES可显著增强患侧PMC和SMA区的代偿性激活模式,即FES辅助步行对偏瘫患者存在脑激活效应。  相似文献   
17.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其中的非肿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的形成和改变具有决定性作用。该文从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及其功能特点和影响肿瘤微环境关系密切的非肿瘤细胞入手,较全面的阐述了非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预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先给予tDCS预刺激,再进行认知训练,对照组先行认知训练,再进行tDCS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测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较治疗前的MoCA及MBI评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较治疗前的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更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DCS预刺激后给予认知训练方案对PSCI患者认知功能、ADL能力的改善作用优于先认知训练后tDCS刺激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并分析轻中度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成人颅脑创伤症状自评量表以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颅脑创伤急性期治愈后拟出院患者及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全部颅脑创伤症状进行检验。结果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病例132例,成人颅脑创伤症状自评量表经PCA分析显示存在4个症状群,分别命名为躯体化症状群,睡眠-情绪-认知症状群,神经行为症状群以及精力下降型症状群;SCL-90中颅脑创伤相关症状亚量表(BIS)经PCA分析后显示存在3个症状群,分别命名为躯体化症状群、精力下降型症状群以及情绪性症状群。其中稳定成群的症状有:头痛、头晕与注意力障碍;动力缺乏与思维迟缓。结论颅脑创伤后早期亦存在症状聚集成群的情况,颅脑创伤早期症状群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并能有针对性改善颅脑创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ICF康复组合(ICF-RS)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初步分析康复疗效与成本效益关系。方法:15例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TSCI)恢复期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康复训练,通过ICF-RS评估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康复医疗支出。结果:TSCI恢复期患者最常见的身体功能障碍主要为b730肌肉力量、b640性功能、b455运动和耐受能力、b280痛觉、b710关节活动能力;活动和参与功能障碍主要为d770亲密关系、d455到处移动、d450步行、d415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10改变身体基本姿势、d470利用交通工具、d850有报酬的就业、d570照顾个人健康、d920娱乐与休闲。康复治疗后患者总体功能改善平均9.6分,30条类目中13条明显改善(P<0.05),包括睡眠、情绪、痛觉、排尿,以及改变身体基本姿势、移动自身、步行、盥洗自身、穿着、照顾个人健康、做家务、基本的人际交往、娱乐与休闲。每人总医疗支出平均(8126.70±2631.69)元,康复总支出为(6610.83±2692.62)元,总体功能每改善1分,平均需要支出846.55元,其中康复支出688.63元。结论:ICF-RS可以用于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状况,指导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