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室应该设计室内质量控制系统以验证检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样本检测的原理是影响到患者标本检测的检测系统的故障和使用过程出现误差也将影响到质控样品所得的结果,周期性地对质控物质和患者标本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样品结果的质量。在使用商  相似文献   
72.
紫杉醇是当今一种重要的抗癌新药,1992年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卵巢癌的特效药而上市,1994年4月被批准治疗晚期乳腺癌,它对肺癌也有较好疗效[1],紫杉醇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成为近年来肿瘤化疗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紫杉醇的供药主要依靠从植物中提取,因此涉及到如何分离并去掉与紫杉醇结构相似的其他紫杉烷类化合物,但是由于紫杉烷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相似,干扰较大,给分离检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全国血清降钙素原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质量水平现状。方法 采用基于Web方式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血清降钙素原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包括2017年3月和累积室内质控2个水平(批号1和批号2)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CV)。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依据1/3TEa(室间质量评价限)、1/4TEa计算两个批号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通过率。根据参加EQA的实验室室内质控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分组统计,并按两个评价标准计算各组的通过率。根据实验室检测系统是否配套,计算满足两个标准的实验室所占比例。结果 相同评价标准下两个批号的通过率接近,批号2的通过率相对更高。按仪器分组后各组通过率参差不齐。根据实验室检测系统是否配套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配套系统较使用非配套系统不精密度符合率更高。结论 应加强室内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水平。实验室应重视室内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估尿液定量生化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质量水平,并为实验室提供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基于Web的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软件系统,收集参加全国尿液定量生化室间质评计划实验室2014年4月 的IQC数据。依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otal allowable error,TEa)和1/4TEa对IQC不精密度进行评价,计算 各实验室室内质控CV通过率。并按照是否使用配套检测系统分别统计。结果 研究中,上报尿液定量 生化项目各项目IQC相关数据的实验室数量从71到111不等。不同项目的当月和累积在控CV各不相同 ,其中K,Na和Cl的当月在控CV通过率高达100%,质量水平较高。Mg,Cre,Urea和mAlb则相对较低 (75.68%~93.51%),需要改进。不同实验室各项目使用仪器、试剂、校准品的配套情况各不相同,配套检测 系统累积CV中位数大于不配套检测系统。结论 不同实验室不同项目的CV情况各不相同,实 验室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CV不合格的项 目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这样才能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6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诊断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诊断,实验组患者在一般诊断的基础上再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诊断后的结果及诊断误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诊断,我们可发现实验组患者诊断出的病变特点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出的病变特点,统计学有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诊断出现的总误差(38.09%)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诊断出现的总误差(8.3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在一般诊断的基础上再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可以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病变特点和减少诊断误差的出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加强床旁即时检测(POCT)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获得优质报告结果.方法 通过分析影响POCT设备得出优质结果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因素,同时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得出优质的报告结果.结果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保证了分析中的质量,对分析前和分析后影响POCT设备得出优质结果因素的分析可以加强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结论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保证相结合,同时加强分析前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可以保持POCT系统的质量,确保患者POC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及上限、下限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向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EQA)的395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发放儿童13个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信息调查表,各实验室按规定格式上报目前使用的参考区间、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相关信息。结果 395家实验室中有122家(30.9%)回报了参考区间。13个常规化学项目的参考区间主要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63.0%~69.3%)。有44.5%~50.0%的实验室对参考区间进行了验证。仅有少部分实验室按年龄、性别对参考区间进行了分层。尿素(Urea)、肌酐(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参考区间的上、下限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参考区间的下限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有35.0%的实验室按年龄和/或性别对碱性磷酸酶(ALP)参考区间进行分层,按性别分层的上限和上、下限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按年龄分层比较,1岁、1~12岁、13~15岁和15岁各年龄组之间的参考区间上、下限及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年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儿童常规化学项目参考区间现状并不乐观,应针对儿童性别及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建立合适的儿童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78.
目的调查我国血脂7项检测指标参考区间来源及上、下限分布现状。方法向参加2014年血脂室间质量评价的1045家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通过网络在线填报的方式收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 B)和脂蛋白a[Lp(a)]7个指标参考区间上、下限值,临床决定限,参考区间来源等并统计分析。结果共549家实验室参与回报,回报率为52.5%(549/1 045)。参考区间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试剂厂家说明书(54.5%~68.3%),其次是《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4.0%~34.9%),实验室自己确定参考区间占3.3%~4.4%。部分指标参考区间上、下限出现交叉,上、下限及临床决定限的范围较宽。HDL-C、apo AⅠ和apo B分别有26、25、27家实验室的参考区间按性别分组,其他指标均为未分组。分别有152、140、156和144家实验室回报了TC、TG、HDL-C和LDL-C临床决定限,中位数分别为5.70、1.70、0.91和3.37 mmol/L。有14家实验室对LDL-C"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和"极高危人群"进行了危险分层。结论我国大多数实验室制定血脂的参考区间时未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仅少数实验室按性别分组,进行危险分层的实验室很少。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全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项目的检测性能进行西格玛水平的分析,以发现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实验室质量水平。方法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开发的软件平台收集2019年4月全国临床实验室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检测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检测项目包括苯丙氨酸、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用EQA数据估计偏倚(bias),IQC数据估计不精密度水平,并利用公式σ=(TEa-bias)/CV计算各个氨基酸检测项目的西格玛度量值。结果回报苯丙氨酸、瓜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EQA和IQC数据的实验室数目分别为156、154、156、156、156和157家。6种氨基酸检测项目的σ水平分布相似。大部分实验室的σ水平在0~3之间,比例均大于50%,其中缬氨酸项目的比例最高,为61.78%。3≤σ<6的实验室约为30%~40%。对于所有氨基酸检测项目来说,σ≥6的实验室比例均小于10%,其中比例最高的为苯丙氨酸,达7.69%。结论目前我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氨基酸检测项目的整体σ水平较低。实验室还需进一步改善检测性能,以获得更高的σ水平,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由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允许总误差(TEa)和允许不精密度(CV)质量规范在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肿瘤标志物EQA数据,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上报当月IQC的CV。以基于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和EQA计划的TEa及允许CV作为质量规范,并用Excel 2010软件对EQA和IQC数据进行分析。结果EQA结果显示,所有检验指标均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TEa质量规范控制限;AFP、CEA、CA125、CA153、CA199和总PSA指标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最佳的TEa质量规范评价限;铁蛋白均能达到最低的TEa质量规范评价限;β2-微球蛋白只有70%以上实验室能达到最低的评价限。IQC结果显示,所有检验指标均有80%以上实验室能达到1/3 TEa的允许CV质量要求,60%以上实验室能达到1/4 TEa的允许CV质量要求;CA125、总PSA检测指标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适当的允许CV质量要求;AFP、CEA、CA199、铁蛋白检测指标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最低的允许CV质量要求;而CA153和β_2-微球蛋白检测指标无法满足最低的允许CV质量要求。结论以生物学变异推导出的质量规范作为肿瘤标志物的EQA和IQC评判标准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各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水平,为肿瘤标志物检验指标的互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