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8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比较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和股骨颈三枚空心螺钉+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同侧股骨干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股骨颈三枚空心螺钉+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治疗7例(A组),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11例(B组)。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较多,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长(P〈0.05),而两组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Sanders髋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3.
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例采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结果 11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术后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髓内针及锁钉断裂、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10例优秀,1例良好。结论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回顾性观察甘草酸二胺(5组)、单胺(6组)、山莨菪碱(2组)、门冬氨酸钾镁(3组)、山莨菪碱+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4组)、茵黄片(1组)治疗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甘草酸二胺150mg、单胺40ml、山莨菪碱10mg、门冬氨酸钾镁20m1分别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口服茵黄片治疗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共2143例,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6.3%、94.4%。甲型肝炎组中,甘草酸二胺、单胺可使患者平均住院日、纳差、乏力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SB)复常的时间较其他组分别缩短5~7、2~4、1~2、4~7、4~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2~0.001)。1组患者纳差、巩膜黄染、肝区叩痛消失时间较其他组分别延长1~4、1~8、2~5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急性乙型肝炎组中,5、6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ALT、SB复常时间为36.2、35.1,23.7、23.9,19.1、19.0天,较其他组缩短7.11、4.6、5.7天,恶心、纳差消失时间为10.9、10.5,13.0、13.7天,较1组患者缩短2~3天,乏力消失时间为14.6、15.0天,较1、2组患者缩短3~5天(P〈0.05~0.01)。结论 在治疗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时,甘草酸二胺和单胺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方面优于茵黄片、山莨菪碱和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甘草酸二胺、单胺在治疗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中疗效相当。口服茵黄片的疗效低于静脉应用药物。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了解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1910例甲型肝炎和1596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发病季节,首发症状和血清ALT及sB值等特点。结果 甲型肝炎患者以学生、工人、战士、部队干部居多,占78.6%,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工人、战士、学生、部队干部居多,占79.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部队干部、工人、地方干部、战士居多,占92.6%。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0岁-40岁的青壮年居多,分别为66.9%、61.8%和64.7%。甲型肝炎2月-6月份发病占58.9%,急、慢性乙型肝炎各季节均有发病。甲型肝炎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674例(55.0%),急性乙型肝炎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者占20.2%。结论 甲型肝炎患者以学生、工人、战士、部队干部居多,与甲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有关,上述职业者多半为集体就餐,经消化道传播的机会较其它职业者多,各类肝炎均以男性居多,青状年居多。甲型肝炎冬春发病较多,而乙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SFA干预法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便秘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SFA干预法。比较两组患者便秘情况、住院期间在排便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以及排便后的舒适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便秘发生率、缓泻剂和开塞露的使用率分别为27.27%,25.00%,2.27%,均低于对照组的48.92%,51.02%,2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604,6.616,10.668;P〈0.05);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便用力、大便干结、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排便时排便不尽感和肛门直肠阻塞感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6.578,7.454;P〈0.05);干预组患者排便后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55,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排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7,P〈0.05)。结论SFA干预法有效地预防了ACS患者的便秘,提高了患者便后的舒适满意度。它是一种符合自然疗法的有效绿色护理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回心草活性成分胡椒碱对心房快速起搏诱发的兔心房急性电重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胡椒碱+心房快速起搏组(胡椒碱组),每组6只。对照组和心房快速起搏组术前生理盐水3ml/(kg.d)灌胃3d,胡椒碱组术前给予胡椒碱20mg/(kg.d)药物灌胃3d。对照组术中不行心房快速起搏,心房快速起搏组和胡椒碱组术中以最快能维持心房11起搏频率(500~600/min)行快速心房刺激3h,分别于起搏前和起搏后0.5、1.0、1.5、2.0、2.5和3.0h时,测定基础刺激周长分别为200ms和150ms的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分析AERP频率适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胡椒碱组AERP200和AERP150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200和AERP150与心房快速起搏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674,P<0.01;r=-0.543,P<0.01),分别在2.0h和2.5h达到最低值(P<0.05)。心房快速起搏组AERP频率适应性与心房快速起搏时间呈负相关(r=-0.307,P<0.05),对照组和胡椒碱组AERP频率适应性均无明显变化。仅在心房快速起搏组可诱发出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房颤诱发率为50%,平均房颤持续时间为9.3min。结论胡椒碱能够预防心房快速起搏引起的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88.
摘要:目的 探讨极早期(发病10~30 min)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 院心脏重症病区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且其住院期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的100 例,按照无创呼吸机使用时机分为极早应用组44例(10~30 min应用)和对照组56例(30 min~24 h应用),2组患者 在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后均给予鼻导管吸氧、减轻心脏负荷、控制心率、维持血压、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在 此基础上极早应用组在10~30 min内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于发病后30 min~24 h才给予无创 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2组治疗前性别、临床症状、生命体征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监测治疗前后 24 h 患者的呼吸频率(RR)、静息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 压[p(CO2)]、乳酸(Lac)及治疗1周后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比较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极早应用组的RR、HR、MAP、p(O2)较对照 组明显改善(均 P<0.05),p(CO2)、Lac 及 NT-proBNP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0.05)。极早应用组的总有效率为 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早期(发病10~30 min)应用无 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患者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9.
90.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对腱止点的组织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系统地对腱止点的结构进行描述.并将腱止点处由于慢性牵拉致伤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归结为末端病的.则是意大利学者Lacava.他于1952年首次提出了“Enthesopathv”这一概念。从此,对于腱止点的结构以及在末端病时变化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尤其近十几年来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腱止点末端病的研究报道.对腱止点末端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