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金匮要略》(后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其所创立的杂病辨证论治理论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所应用、充实、发挥.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培养中医学生成为一个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临床应变能力的合格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应该注重结合课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金匮》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基于类证案例群的教学实践的改革,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本文就相关问题及方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血
管病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入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两种亚型患者,其中LAA 144例,
SAO 221例;402例同期查体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两组的ADIPOQ基因多态性。
结果 rs266729(-11377C/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有显著差异(P =0.036)。
3组中两两比较显示,SAO组中rs266729(-11377C/G)GG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9);在
隐性[P =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2.4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4.70]、
累加模式(P =0.003,OR 2.680,95%CI 1.39~5.15)下,rs266729(-11377C/G)基因型分布在SAO组与
对照组中也有显著差异,G 等位基因能增加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但在显性模式下差异无显
著性。rs822396(-3964A/G)、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均
无显著差异。
结论 rs266729(-11377C/G)G 等位基因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相关,其G 等位基因变异可增
加老年患者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七叶皂苷钠进行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6h、12h、1d、3d、7d和14d的SOD的表达以及藻蓝蛋白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脑组织SOD有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6h,皮质区和纹状体区SOD表达逐渐增强,于24h达高峰,之后逐渐升高,至7~14d仍高于假手术组。七叶皂苷钠对SOD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SOD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七叶皂苷钠可能通过上调SOD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2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藻蓝蛋白进行治疗,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受体(IGF-1R)、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以及藻蓝蛋白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损伤区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增多。藻蓝蛋白治疗组再灌注12h~3d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再灌注7~14d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对照组皮质区和纹状体区bFGF和FGFR-1表达自缺血再灌注6h逐渐增强,1d达高峰,之后逐渐减弱。治疗组bFGF和FGFR-1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增加,分别于再灌注1d和12h~3d有显著性差异。③脑缺血后神经细胞IGF-1和IGF-1R表达增强,主要位于皮层区和纹状体区。经藻蓝蛋白治疗后,各时间点IGF-1和IGF-1R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再灌注6h~1d有显著性差异。④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iNOS和SOD表达增强,再灌注6h~7d维持较高的水平,1d达高峰。治疗组iNOS表达降低,而SOD表达增强,其中iNOS于12h~1d,SOD于6h~1d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上调SOD和下调iNOS表达激活内源性抗氧化机制而发挥抗凋亡作用,通过诱导内源性bFGF和IGF-1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修复。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eGFR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糖尿病0组(DMO组) 69例,糖尿病1组(DM1组) 35例,糖尿病2组(DM2组) 24例。另纳入同期至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常规、血清清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L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①与NC组和DM0组比较,DM1组、DM2组PLR均升高,eGFR均下降(P均<0. 05);与DM1组比较,DM2组PLR升高,eGFR下降(P均<0. 05); DM0组与NC组比较,PLR、e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②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年龄、病程、收缩压、TC、HDL-C均与eGFR呈负相关(r=-0. 334、-0. 645、-0. 541、-0. 378、-0. 236、-0. 235,P均<0. 05); Hb A1c与eGFR呈正相关(r=0. 211,P <0. 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和年龄、病程、收缩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eGFR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LR升高与eGFR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卫生决策和健康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选取社区家庭户,入户对家中所有≥18岁者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该乡镇≥18岁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9%,近1年受伤率为11.0%,近1年住院率为13.4%,慢性病患病率为25.0%。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好"者占6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患有慢性病、家庭年收入较低是两周患病的危险因素,已戒烟者两周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近1年受伤率已戒烟者高于不吸烟者,离退休、无业或失业和务农者高于在业者;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每周体育锻炼≥6次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从不锻炼者;年龄、家庭年收入、是否有慢性病、吸烟、体育锻炼和就业状况是影响居民主观自评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该乡镇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今后可重点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和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以乌梅丸为主的干预措施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筛选纳入以乌梅丸为主的干预措施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收集文献的发表时间、研究者、样本量、研究对象性别、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利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符合要求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含乌梅丸的干预措施相比,含乌梅丸的干预措施治疗IBS-D的综合疗效合并效应量RR = 1.19,95%CI[1.11,1.2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单用西药的干预措施相比,含乌梅丸的干预措施的综合疗效的合并效应量RR = 1.18,95%CI[1.10,1.26]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异质性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的乌梅丸试验组均未报告有不良反应。结论:以乌梅丸为主的干预措施治疗IBS-D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本文浅析乌梅丸方证的临床运用,从3例医案入手简述笔者临床运用乌梅丸方证的体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术后短期内不能恢复经口进食,而且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及时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随机选择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30例,均给予TPN支持治疗,现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