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托槽粘接是正畸临床操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往学者通过增加粘接剂强度、改善托槽底板外形设计等方法大大减低了其临床脱落率。粘接前的牙面处理主要指通过清洁抛光牙面,去除菌斑及正常覆盖于牙面的有机薄膜,为牙面的酸蚀及托槽的粘接做好准备。粘结中的处理主要包括是采用简单的棉卷隔湿还是应用吸唾器持续吸唾。本文通过对比粘接前和粘结中的不同处理对托槽脱落率的影响,以探讨如何减小脱落率、提高正畸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
铜离子对草履虫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同幸  赵美英 《卫生研究》1996,25(2):98-100
通过铜离子(Cu~2+)对革履虫的毒性及其对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u~2+浓度在0.039~39.8mg/L范围内革履虫的死亡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LC50=3.91mg/L,t=1h),GSH和LDH含量随Cu~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LPO则升高,GSH和LPO与死亡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48P<0.01),LDH和LPO则没有任何联系(P>0.05)。然而在Cu~2+浓度小于0.0391mg/L时革履虫的GSH和LDH均升高,而LPO则处于最低点,刺丝泡发射能力正常。提示:Cu~2+急性中毒作用可能抑制草履虫的GSH,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降低,使细胞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细胞膜结构受损而引起死亡;观察刺丝泡是一项对革履虫毒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微量的Cu~2+对革履虫的代谢等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空气氯乙烯污染与人群免疫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5.
正畸力作用下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研究房兵赵志河赵美英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上颌第一磨牙作为支抗牙时其牙周膜中的应力分布,为正畸力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1研究方法:①在已建立的头颅三维有限元模型上进行实验[1]。②加载条件如下。加力大小:摸拟颌内...  相似文献   
26.
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1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Frankel矫治器治疗的矫治效果。患者平均年龄11.2岁,疗程平均14.3月。共使用17个节点和14个三角形单元,计算各单元矫治后的最大伸张比值、最小伸张比值、最大主应变方向值以及形状变化和大小变化。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法较传统的头影测量方法更客观和精确地定量描述颅面形态变化,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机理主要是通过使颅面结构各部分重新组合,以及选择性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促进下后牙的近中萌出,使上、下颌骨和上、下牙列按良好的生长方向生长,从而改正Ⅱ类错的骨骼关系。  相似文献   
27.
本文采用双侧颞下颌关节侧位断层摄影技术,对18—27岁青年学生前牙覆(牙合)覆盖与顾下颌关节形态(关节窝形态及髁突位置)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前牙覆(牙合)覆盖与顾下颌关节形态无明显关系。本文为顳下关颌节疾病病因研究及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断层摄影技术部分参数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生长高峰前后期骨型Ⅰ类错(牙合)上颌骨生长方向的变化.方法 根据颈椎发育分期选取处于颈椎成熟度分期1、2阶段(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stage 1,2,CVMS1,CVMS2)的95例及处于CVMS5、CVMS6的99例仞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峰前期骨性Ⅰ...  相似文献   
29.
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边界约束设计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微机上建立了颌骨三维正交各向异性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咀嚼肌,韧带等边界约束。方法采用活休 少年人颅为标本,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仪等方法在微机上建模,采用柔索约束,受压间隙元等形进行边界约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安氏 类 1分类骨性错经 FR- 、 型矫治器治疗前后八因素变化。方法 :对 17例安氏 类 1分类骨性错患者经 FR- 、 型矫治器治疗前后进行 X线头影测量 ,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八因素的改变。结果 :FR矫治器可促进髁突的前下生长 ,均使下颌体、下颌支增长 ,颅底角减小以及上颌骨向前旋转 ,有利于 类错的矫治 ,但该矫治器不能很好地控制上颌骨的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生长发育 ,以及后部齿槽高度的生长。结论 :FR矫治器最适于治疗上颌发育基本正常而下颌发育不足的 类患者 ,不宜用于上颌发育过度和垂直生长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