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男,65岁,因左膝肿物关节绞锁10年伴关节疼痛1年于2018年6月23日入院.查体:左膝前、膝上及腘窝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肿物,质硬、无压痛,可轻微活动,膝关节内侧压痛,关节轻度肿胀,左膝屈曲活动度0° ~80°受限,左足踝活动感觉好,血运良好,左膝内翻30°畸形.入院摄X线片检查显示(见图1A):左膝关节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诊断为DCM的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7月统一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心血管死亡为终点事件,并按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及心脏超声资料等,由入院时血常规结果计算SII值。采用Cox回归分析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DCM患者预后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SII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随访6~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04±16.26)个月。随访中发生心血管死亡36例(22.9%),设为死亡组,其余121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组的SII值为1663.34(664.25,1027.18),高于存活组的511.84(327.51,593.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高敏肌钙蛋白和血清尿酸为DCM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预测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敏感度为94.4%,特异性为74.4%,曲线下面积为0.876(95%可信区间:0.823~0.930),截断值为582.94,即SII值≤582.94时发生心血管死亡的可能性较小。结论SII为DCM患者预后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SII水平越高,患者长期存活率越低,其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建立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感染风险监管机制,优化PIVAS医院感染管理策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方法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查找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的失效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改进周期,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仪器及设备运行失效、操作流程不规范、清洁及消毒效果监测不合格5个方面32个风险点;其中有7个风险点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实施控制措施后,风险优先指数明显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基于FMEA对PIVAS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识别及评估,建立PIVAS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PIVAS潜在感染风险,降低了PIVAS医院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应用熊去氧胆酸(UCDA)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PBC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UDCA治疗,给予观察组UDCA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1年。结果 在治疗1年末,观察组应答36例(7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52.0%,P<0.05);观察组血清ALP水平为(132.6±37.9)U/L,显著低于对照组【(151.6±47.1)U/L,P<0.05】,GGT水平为(162.8±17.8) U/L,显著低于对照组【(189.7±18.0) U/L,P<0.05】,TBA水平为(12.0±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 【(16.2±2.1)μmol/L,P<0.05 】;观察组血清25-(OH)2-D3为(19.0±4.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2±3.8)ng/mL,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3.4±1.1)%,显著高于对照组【(3.0±0.8)%,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为(1.5±0.8)%,显著低于对照组【(1.9±1.0)%,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DAO水平分别为(3.3±1.1)U/mL和(4.0±1.7)U/mL,D-乳酸水平分别为(2.1±1.6)mmol/L和(2.5±2.0)mmol/L,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4±0.1)EU/mL和(0.6±0.2)EU/mL,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UDCA联合骨化三醇胶丸能显著改善PBC患者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35.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39岁,贵州籍。因"右上腹疼痛伴厌油、尿黄3个月"于2012年11月2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右上腹胀痛,放射至右肩背部,时轻时重,伴厌油、恶心、尿黄,无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及陶土色大便,无畏寒、发热、呕吐、腹泻、呕血、黑便。多次于当地医院诊治,上述症状无好转而转诊本院。本院门诊行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肝右叶前方软组织影,胆管肿瘤可疑。肝功能提示:ALT 114.5 U/L、AST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者(A2~A3)29例,占15.7%;肝组织明显纤维化者(F2~F4)32例,占17.3%。回顾性分析纳入者的人口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78、1.492,P=0.019、P0.001);家族史、HBsAg和LSM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HR=4.398、0.343、1.308,P=0.023、0.022、0.008)。ALT、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742(P0.05);以ALT≥30.5U/L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5.2%、73.7%、67.9%;以LSM≥6.4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1.7%、83.3%和75.4%。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AUC为0.688(P0.05);以血清LSM≥8.1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0.6%、92.8%和85.4%。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中,正常的ALT水平并不总是代表肝组织没有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存在;高ALT水平和高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家族史、低HBsAg和高LSM水平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ALT水平与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肝脏炎性反应程度,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7.
武琼 《医学综述》2013,19(14):2502-2504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显示其涉及多种因素和多个步骤。高龄、外伤、抗凝治疗、饮酒等是其重要的易患因素。血肿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再出血、局部炎性反应、局部纤溶亢进等机制在解释慢性硬膜下血肿致病的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将会为建立更加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郑晨  武琼  魏兵  廖世峨  张超  李婉莹 《广西医学》2021,43(23):2861-2866
目的 系统评价花生四烯酸-5-脂加氧酶(ALOX5)基因启动子SP-1结合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纳入有关ALOX5基因启动子SP-1结合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进行研究,包括哮喘病例722例(病例组)与非哮喘病例626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ALOX5基因启动子SP-1结合位点6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对照组,5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对照组(均P<0.05),而病例组和对照组4R及3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哮喘发病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ALOX5基因启动子SP-1结合位点基因多态性(6R等位基因和5R等位基因)与哮喘发病相关,今后需进一步探讨其在哮喘易感人群筛查和哮喘患者的临床分型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采用Sander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髋内翻、断钉、防旋螺钉切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3 d因感冒发生肺性脑病,1例术后4 d发生心肌梗死,2例术后1个月发生脑梗死,该4例经积极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按照创伤性髋关节Sanders评分评价疗效:优59例,良14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91. 2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生物活性玻璃与两种常用抗敏方法之间对敏感牙本质的再矿化效果。方法制备35个离体牙的牙本质盘,随机分成5组(A~E),每组7个,A至D组用6%柠檬酸脱矿形成敏感牙本质模型,分别用生物活性玻璃(A)、氟离子导入(B)、氟化钠甘油(C)及蒸馏水(D)处理后浸于人工唾液中,E组不脱矿直接浸入人工唾液,各组均处理15天。然后,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评估各组再矿化效果。结果 SEM观察发现A、B、C三组牙本质小管内均可见明显矿化物沉积,小管口封闭率A(98.65%±0.31%)>B(98.13%±0.35%)>C(91.50%±1.52%),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P<0.01);D、E两组牙本质小管口开放,周界清晰;小管口封闭率分别为D(6.23%±1.19%)和E(14.34%±1.03%)。EDX分析显示五组牙本质表面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07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与氟离子导入处理均对敏感牙本质有很好的促进再矿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