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7篇
口腔科学   14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01.
为探讨口腔粘着性细菌的粘附特性,本实验从细菌对管壁的粘附能力、疏水性能、红血球凝集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Miller和粘性放线菌的粘附能力附着菌种的增加有所下降,而疏水能力的大小与细菌的粘附能力并不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提示细菌不同菌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细菌的粘附有多种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2.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的溶酶体依赖的代谢机制之一,参与宿主抵御病原菌感染的过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dis)能够侵入血管内皮细胞并利用自噬逃避宿主清除、持续并传播感染。本文就P.gingivdis以括与细胞自噬相关性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冲洗方式对粪肠球菌感染根管预备、冲洗的清除效果,评价不同根管冲洗液残余药量的抗菌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根管冲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32颗离体牙(前磨牙、单根管)消毒,接种粪肠球菌60 d,随机分为4组(第1组:生理盐水;第2组:生理盐水+超声1 min;第3组:1%NaOCl;第4组:1%NaOCl+超声1 min),使用ProTaper器械按照冠向下法进行根管预备,并在预备冲洗前及预备至F2进行冲洗后分别取样、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将预备好的离体牙再次消毒,随机分为2组,分别浸泡生理盐水和1%NaOCl;浸泡30 min后取出,置于接种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33186)的培养液内,分别在培养2、6、24、48 h时取样、计数。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在预备至F2冲洗结束后,根管中的细菌数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使用1% NaOCl结合超声冲洗1 min,几乎可完全去除根管内的细菌。经1% NaOCl浸泡的牙根样本内的细菌,在培养48 h时后总量少于生理盐水。结论 1%NaOCl是有效的根管冲洗液,用于根管化学预备后的残余液体,也可发挥有效的抗菌效果。联合使用超声器械,可以使其抗菌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4.
成牙本质细胞分离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成牙本质细胞分离技术的诞生将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成牙本质细胞培养技术、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和感温预备技术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成牙本质细胞分离新技术。本文对以上三种技术的原理、方法、优越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牙体机械损伤后牙本质牙髓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离体第三磨牙(n=30)制作牙体机械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体外培养模型(模型组).分别于培养后第3、7、14天收集样本,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2和MMP-9在培养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以无牙体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培养的离体第三磨牙(n=30)作为对照组.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发现,MMP-2和MMP-9在对照组成牙本质细胞呈阳性表达,在牙髓细胞则呈阴性表达;在模型组,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细胞MMP-2和MMP-9均呈阳性表达.图像分析显示,模型组培养后各时间点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模型组培养第3天MMP-2和MMP-9表达均显著高于培养第7和第14天(P<0.05).Real-time PCR检测表明,模型组培养后第3天的MMP-2和MMP-9 mRNA表达显著高于培养后第7和第14天(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培养后各时间点均有MMP-2和MMP-9蛋白表达,以培养后第3天时较为明显.结论 在牙体损伤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培养过程中,MMP-2和MMP-9表达呈现先增加后减弱,与基质降解和合成的时间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6.
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是指根管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和)肿胀并需急诊处理者,如开放引流、口服止痛剂等。其急性发作率为1.5%~22%。众多研究认为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与感染根管内的厌氧菌、根尖组织中的化学介质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并可通过调(牙合)、Nd:YAG激光、超声技术和各种不同的药物等防治方法降低其急性发作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运用实时PCR技术,对未获培养微生物AU126与牙周病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方法设计基于16S rRNA基因的AU126特异引物,测序鉴定其PCR产物的特异性。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对侵袭性牙周炎(n=17)、慢性牙周炎(n=25)和单纯性龈炎(n=26)患者的龈下菌斑中AU126进行定量分析,以牙周健康者(n=38)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实时PCR定量分析显示,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单纯性龈炎患者龈下菌斑中AU126(8.72±0.44、8.46±0.67、8.47±0.47)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者(7.91±0.88)(P<0.05)。结论实时PCR定量分析证实AU126在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明显增多,提示其与牙周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口腔微生物定量分析的理想方法。方法选择3种口腔常见微生物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标准菌种厌氧培养24 h,经倍比稀释,涂板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将相应体积的菌液固定后,分别运用3种非培养方法对上述细菌进行定量分析(实时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结果细菌定量结果由大至小排列,分别为实时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FU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种细菌的实时PCR标准曲线均显示具备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研究中的3种非培养方法均适用于口腔微生物的定量分析。其中实时PCR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显著优于传统的CFU计数方法,而以实时PCR的敏感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9.
牙菌斑主要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所组成.由于口腔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致病菌;对于菌群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变迁及其基因表达、菌斑基质中功能性蛋白质分子作用的研究甚少.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非培养方法、二维电泳、生物质谱等技术的出现,使得从整体水平对菌斑中细菌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成为可能.探讨这些参数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口腔微生态理论和龋病、牙周病的病因学研究,为通过生态方式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 P.g标准菌株ATCC33277体外培养.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经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术后1周,标准菌株P.g按每只1×107 CFU/100 μL经耳静脉接种于动脉粥样硬化兔,同时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取材,观察兔髂动脉的内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动脉粥样斑块上P.gDNA存在情况.结果 兔单侧髂动脉经球囊剥脱术均形成了稳定的内膜增生灶和动脉狭窄.小剂量P.g静脉注射后,所有动物均未见临床感染标志和死亡发生,可模拟无症状菌血症模型;在兔静脉血和动脉斑块上均可检测到P.gDNA的存在.结论 兔髂动脉球囊剥脱术后, 给予或不给予高脂饮食,通过小剂量P.g静脉注射,可建立伴无症状菌血症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