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106篇
  3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1 毫秒
71.
综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上的应用现状,介绍了其相关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认为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可以降低疾病的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2.
李文静 《医学综述》2014,20(18):3324-3326
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脑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较非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率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形成与纤溶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损伤、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多项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但抗栓治疗需评估其出血风险,尤其是对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新型抗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量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73.
李文静 《医学综述》2014,(1):190-19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200μg维拉帕米和10μg/kg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患者注射该药后首次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3级获得率分别为81.63%和91.84%,显著高于维拉帕米组的57.14%和7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18,Z=6.000,P<0.05),3 d后,替罗非班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低于维拉帕米组[(4.3±1.8)mg/L vs(2.1±1.3)mg/L、(693.8±315.2)ng/L vs(272.7±254.3)ng/L、(82.7±11.3)ng/L vs(52.1±10.4)ng/L,P<0.05];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vs 4.08%)、(6.12%vs 4.08%),P>0.05]。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在Fas通路中参与调控诱导EMT的相关分子在结直肠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指标、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结直肠癌中Fas诱导EMT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FasL、P—CSK313、Snail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将临床标本根据这四种分子表达水平的高低分为EMT表型和非EMT表型,统计分析该分型与肿瘤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是否相关。分析P—GSK313、Snail和β—catenin之间的两两相关性,以探索结直肠癌中Fas诱导EMT的可能机制。结果对人结直肠癌标本进行评分后发现,FasL、P—GSK3β、Snail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与非EMT表型相比,EMT表型的患者肿瘤分期较高且预后较差。相关性分析显示,P—GSK313、Snail和p—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两两相关。结论P—GSKaβ、Snail和β—catenin可能参与调控Fas诱导的EMT过程,从而促进结直肠癌转移。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Fas通路的非凋亡信号在胃癌细胞株AGS中促进增殖转移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GS细胞表面Fas及FasL表达情况;根据FasL不同作用浓度梯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shRNA沉默AGS的Fas表达后,或NOK-1拮抗FasL后,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GS的侵袭能力;免疫组化检测FasL表达与E-cadherin关系。结果低浓度的FasL(12.5ng/ml)刺激对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反而能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在沉默Fas受体或经NOK-1拮抗FasL后,该效应减弱。FasL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性相关。结论低剂量的FasL不能诱导AGS产生凋亡效应,反而通过Fas信号通路促进其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6.
病人,男,8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闷痛18年,背部疼痛2月于2005年6月7日入院。缘于1987年秋季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气短,于我院查心电图示I,aVL,V4-6导联T波低平或正负双向,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经治疗好转出院。后每遇劳累及情绪激动即有发作,平均每月发作1次,长期服用扩冠、抗凝药物,多次住院治疗。此次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背部疼痛,疼痛性质难以描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临床细菌性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的流行趋势和对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的1320株病原菌进行凋查分析和对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结果]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共分离出1320株细菌。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性细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4株,占19.02%;铜绿假单胞菌120株,占9.76%;肺炎克雷伯菌81株,占6.59%;醋酸钙-鲍蔓复合不动杆菌69株,占5.61%;阴沟肠杆菌67株,占5.45%。在东方医院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的1320株细菌中,200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测得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株80株,产酶率40%,在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测得ESBLs产酶株18株,产酶率24%;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测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株18株,产酶率43%;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临床细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细菌检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了解武汉城区部分居民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因素,为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城区一居委会700余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样本1082人,支气管哮喘的患病人数35人,现患率3.23%。男性患病率3.59%,女性患病率2.77%。0~14岁年龄组患病率4.76%,15~24岁年龄组患病率2.10%,25~59岁年龄组患病率2.52%,6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7.89%。有哮喘家族史是发病的高危因素(OR=9.62),同时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也是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8.27)。一楼居民相对其他楼层发病率高(OR=2.81)结论 武汉城区部分居民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3.23%,其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儿童次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背景、居住条件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观察半硫丸对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以下简称甲减 )肾阳虚大鼠血清SIL 2R水平的影响 ,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Wistar大鼠 (雌雄各半 )为实验对象 ,以血清SIL 2R为观察指标 ,探讨半硫丸的作用机理 ,从而为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及依据。结果 :经半硫丸的治疗后 ,血清SIL 2R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呈剂量依从性。结论 :半硫丸可以提高甲减肾阳虚大鼠血清SIL 2R水平 ,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0.
1.在北京调查鳞喙白蛉占46.7%,中华白蛉占44.3%,许氏白蛉和蒙古白蛉较少。室内24小时观察白蛉在23时密度最高。观察到黑热病媒介中华白蛉的栖息性从家栖迁到野栖和半家栖,其白蛉季节为4个半月,高峰季节在六月中旬。北京平原地区白蛉基本消灭,而在山区、半山区白岭密度可高达230只/人工小时。
2.试验后证实了马拉硫磷及杀螟松灭白蛉效果好,持久效长,既经济又减少药物的用量。三年来在密云六个公社推广使用此两种药后,为国家节约了药费,降低了白蛉密度,并继续控制了黑热病新病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