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TIPSS术后血管造影复查及分流道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并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后分流道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情况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29例TIPSS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常规复查18次,术后再发出血或腹水者13次。同时,对21例分流道不畅者均进行了再开通术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分流道通畅者8例,狭窄或闭塞者分别为17和4例。分流道再开通治疗均获成功。活动出血停止,门脉压力由4.5±1.1kPa(1kPa=10.2cmH2O)降为3.6±0.8kPa。在平均12个月随访期中,有3例因分流道再次不畅而出血。结论:TIPSS术后行定期造影检查既可及时发现分流道狭窄或闭塞,又可同时行二次介入治疗,因此有助于提高TIPSS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2.
如乳腺癌已发生广泛轉移,即难施行手术或放射綫治疗。但以性激素治疗,尚能减輕症状,延长生命,甚至可使肿瘤退化。有些乳癌对雌激素之治疗有效。另一些則仅对雄性激素之治疗有效,而雌激素不能改善患者的情况。如能預測乳癌对这两类激素治疗的效果差异,則可在治疗之初预先选擇激素。 1949年Barr及Bertram发现雌猫神經細胞核內有百分数甚高的性染色质(以下簡称x.r.)以  相似文献   
83.
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尚缺乏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Oliver-González 氏等(1954,1955,1956)发现曼氏血吸虫卵在感染曼氏血吸虫人、猴的血清中有环卵沉淀形成,对埃及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抗血清也可有轻度反应,惟其他二种血吸虫卵对异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对其他寄生虫的抗血清三者均无交叉反应,不仅有临床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疗效估价的辅助方法。我们在1957年春开始作环卵沉淀反应的家兔  相似文献   
84.
本文改良Tsunematsu(1960)及Petrov(1974)两者的方法,用弓形虫猪株和人株感染小鼠,收集腹腔液,经胰蛋白酶消化,G_3砂芯漏斗过滤,离心,制备较纯的虫体抗原,并用冻干法长期保存。对数批感染小鼠的腹腔液在处理前、后分别进行虫体细胞计数,用伊文思蓝液染色鉴别死活。并测定虫体的得量、纯度、存活率和回收率。  相似文献   
85.
肖亮  童家杰  申景  徐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09-1012,101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106例,其中42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64例髂动脉和/或股动脉、胭动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术中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治疗64例,机械开通31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101例,支架置入69例(116枚支架),术后随访12~60个月,分析介入治疗后的中长期疗效。【结果】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DSA检查6例内膜增生引起支架阻塞,6例非治疗部位血管病变进展所致下肢缺血,9例溶栓及PTA治疗部位血管再狭窄,均经PTA或支架置入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其余84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操作创伤小、中长期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探讨MSCT测量胃癌体积的层厚选取,评价MSCT测量胃癌体积的可重复性。方法 将33例胃癌的MSCT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分别用3 mm、5 mm和7 mm层厚进行胃癌体积测量,并由另1名医师以5 mm层厚对所有胃癌体积进行重复测量。计算观察者内或观察者间的差异。结果 3 mm、5 mm、7 mm层厚测得胃癌体积分别为 (65.06±46.87)cm3、(64.74±47.13)cm3和(63.56±45.82)cm3(F=5.409,P<0.05)。3 mm和5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3 mm和7 mm层厚、5 mm和7 mm层厚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 mm和5 mm、3 mm和7 mm、5 mm和7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0.990、0.988。用3 mm、5 mm、7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所需时间分别为(30.6±15.5) min、(20.0±11.8) min和(12.3±6.4)min。两名观察者用5 mm层厚测量的胃癌体积平均值分别是(64.74±47.13)cm3和 (65.32±45.82)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86,P=0.248),组内相关系数为0.998。结论 MSCT测量胃癌体积时选用3 mm和5 mm层厚较佳;选用5 mm层厚测量胃癌体积节省工作时间;MSCT胃癌体积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Mig-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GFR表达的关系。在肺癌细胞系中探讨上、下调Mig-6表达后细胞增殖能力及 EGFR通路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组织中Mig-6及EGFR的表达。在肺癌细胞系中通过使用Mig-6质粒和小干扰RNA分别上调和下调Mig-6,CCK-8法检测两株细胞系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p-EG-FR、p-EGFR及p-AKT表达水平。结果:Mig-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低表达(51.6%),并与EGFR表达呈负相关( P=0.003)。在肺癌细胞系中,上调Mig-6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并抑制EGFR、ERK及AKT的磷酸化,下调Mig-6表达则能促进细胞增殖并促进EGFR、ERK及AKT的磷酸化。结论:Mig-6表达在肺癌中与EGFR呈负相关,在肺癌细胞系中Mig-6通过负向调控EGFR下游通路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9.
目的:进行外源FHIT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缺乏FHIT表达的HL60,研究FHIT基因对转染细胞生长的生物学影响。方法:构建pEGFP-FHIT真核表达质粒(实验组)与质粒pEGFP-N1(对照组)。分别电穿孔法转染HL60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转染基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并与转染对照质粒的细胞株进行比较。结果:经PCR、酶切和DNA测序证实pEGFP-FHIT真核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率为40%。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FHIT的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实验组抑制率明显升高,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转染FHI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采用CT靶点定位给予大鼠C6脑胶质瘤X刀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急性期治疗反应.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制作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并于C6细胞植入后16 d采用不同扫描野、平扫和增强相结合的CT靶点定位方法给予20 Gu X刀治疗,并观察其急性期治疗反应.结果治疗组(7只荷瘤鼠)X刀治疗均成功,5只生存状态均好于肿瘤组(9只荷瘤鼠).治疗组肿瘤细胞密度减低和肿瘤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同时伴有血管生成减少.结论本组CT靶点定位方法将在鼠脑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