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法国的面颈外科简介封兴华李芸梅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复路1号四医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外事办公室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原有的各医学专科在不断发展自身学科深度的同时,也不断的向其它学科渗透和交叉。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72.
采用DBA/2和C57BL/6二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不相同的近交系小鼠,将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植入C57BL/6体内,分别选用P815和D8A/2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应用抗体-补体介导细胞杀伤的免疫学方法,研究P815作为DBA/2小鼠H-2抗原靶细胞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P815可以替代DBA/2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牵张技术修复犬硬腭骨缺损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新骨形成的结构特点 ,研究新骨形成的连续过程及规律。方法 实验组动物 5只建立人工腭裂模型后使用牵张成骨技术 ,以每次 0 .3mm ,每日 2次的速率牵张关闭裂隙 ,裂隙关闭后每隔 14d以 2 5mg/kg体重为动物肌肉注射四环素 ,分别在裂隙关闭后 2周处死动物 1只 ,6周、10周各处死动物 2只 ,取牵张区新骨组织 ,进行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标记观察。结果 牵张保持期第 2周 ,牵张区为沿牵张方向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其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 ,在骨切开边缘区域可见散在荧光带。 6周时 ,牵张区成骨活跃 ,出现沿牵张方向排列的新生骨小梁 ,其间仍可见钙化度低的类骨基质 ,并出现沿骨小梁排列的强荧光带。 10周 ,逐渐成熟的新骨呈现较粗壮的骨小梁 ,钙盐沉积 ,钙化程度高 ,可见较成熟的哈佛氏系统 ,此时因骨改建活跃 ,荧光沉积呈现不连续的线段状。结论 新骨形成是沿牵张方向的膜内成骨方式完成的 ,不同时期新骨的钙化程度及骨改建活跃程度不同 ,新骨组织最终改建成熟而完成硬腭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4.
腭裂患者腭咽图像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鼻咽纤维内窥镜(NPF)的适于腭裂患者腭咽功能评价的图像采集、记录、分析系统。方法: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应用Delphi6.0进行系统开发,对图像采集卡进行编程控制,将NPF采集的腭咽图像输入到计算机后进行分析。结果:系统具有如下功能:①实时采集NPF观察到的动态腭咽图像数据;②针对腭裂患者的特点对腭咽闭合类型、腭咽闭合度等指标进行人机交互分析;③患者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进行查询、修改、报表等操作;④打印检查报告。结论:该系统适用于腭裂患者术前术后的腭咽功能评价,可用于辅助腭裂二期手术及语音训练。  相似文献   
75.
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及口鼻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嵴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22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术前及术后6个月以上的完整资料。探讨植骨区X线影像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植入骨成活率95.8%,临床成功率为91.7%;(2)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相对较低;(3)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切取髂骨骨松质,局部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论: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通过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是进行牙槽嵴裂植骨的一种良好方法。(2)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的严密缝合是保证牙槽嵴裂植骨成功的关键;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是否的重要因素;(3)牙槽嵴裂的植骨效果与手术年龄、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组织工程化骨行牙槽嵴增高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穿刺方法从犬髂骨中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5 g/L藻酸钠溶胶混合形成藻酸钠-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取其2 mL与0.07 g硫酸钙粉末混合均匀,注射于犬牙槽嵴顶部黏骨膜下,观察成骨情况,测量牙槽嵴增加高度.结果:藻酸钙-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犬牙槽嵴顶部黏骨膜下4周后有类软骨样组织形成,牙槽嵴增加高度(3.8±0.31)mm,8周时有骨小梁、骨髓腔等骨组织结构形成,增加牙槽嵴高度(2.9±0.15)mm.结论: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化骨在牙槽嵴增高术中有骨组织形成,但增加高度不足,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77.
牙槽裂植骨术后的临床分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出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并分析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 :施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 48例进行临床研究 ,探讨植骨区X线影象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的关系。结果 :较合理的提出了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 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明显低于对应组。结论 :①牙槽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键 ;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③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8.
背景:根据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现代概念,腭裂修复应在语音发育开始前即出生后9~12个月左右进行,但由于诸多因素延误了就诊和手术时机,仍存在一些大于8岁而未手术的腭裂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使发音功能及腭部外形得以改善显得更为重要。目的:探讨对大龄(8岁以上)腭裂患者的特点,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对语音的影响,以提高修复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的颌面外科。对象:选择2000—01/2003-1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收治大龄腭裂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8~20岁,平均13.8岁;双侧完全性腭裂3例,单侧完全性腭裂12例,不完全性腭裂9例。方法:全部腭裂均采用常规的两瓣后推术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术后30d在安静的语音实验室内,麦克风距受试者唇10cm,由医生领读,患者随读,录音。由5名从事语音病理研究的医师进行主观判听。主要结局观察:术前术后用鼻咽纤维镜检测其腭咽闭合情况,评价患者鼻漏气及过重鼻音改善情况。结果:24例腭裂修复术后创口均达到Ⅰ期愈合,软腭后退良好,腭咽闭合改善明显,为发音刨造了条件,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期行腭裂关闭术和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前过重鼻音、鼻漏气4级患者24例,术后过重鼻音、鼻漏气1级患者3例,2级患者7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8例。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时采用腭裂关闭术及咽成形术的方法修复,有利于改善软腭的形态和发音。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曲安奈德缓释系统,对其形态、载药及体外释药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曲安奈德控释载体的可行性。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完成。①以包封率为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粗选制备工艺条件,再应用正交设计实验,通过选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用量、曲安奈德用量、聚乙烯醇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制备工艺优化。②以聚乙烯醇作为乳化剂,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曲安奈德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微球的理化特性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分析。 结果:①曲安奈德微球及其冻干粉剂一般性质: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为(17.751&;#177;2.154)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疏松粉末,无塌陷或萎缩现象,加双蒸水后为白色乳状溶液,再分散性良好。②微球载药率与包封率测定情况:曲安奈德微球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26.28&;#177;0.51)%和(66.73&;#177;1.24)%。③药物释放实验结果: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ehi方程,28d内无突释现象,28d后其释放度达81.2%。 结论:曲安奈德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曲安奈德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应用。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激素类药物给药途径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UCCP)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或鼻模(Nasal Split,NS)矫形的临床效果,为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可行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72例,根据有无同期进行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分为实验组(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及对照组(未行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每组36例,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nsing System,3DSS),对每组患儿进行面部可见光三维扫描采集鼻部形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性,而在鼻偏曲度、鼻翼口角距、鼻翼唇峰距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鼻翼长度、鼻基部长度、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尖偏斜度方面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期鼻整形联合硅橡胶鼻撑矫形的方法能够减轻继发鼻畸形的程度,为鼻畸形二期整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