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132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41篇
综合类   425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16篇
  9篇
中国医学   199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303例中段食管癌患者(江苏省如皋市博爱医院107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196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Ivor-Lewis组(151例),施行Ivor-Lewis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Sweet组(152例),施行Sweet径路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和术后随访等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日.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成组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术后死亡风险.结果 Ivor-Lewis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除率分别为(239±21) min和98.68%(149/151),Sweet组分别为(188±30) min和92.76%(14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x2=6.45,P<0.05).Ivor-Lewis组和Sweet组的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0.67%(1/149)和0.71%(1/14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7% (15/149)和11.35%(16/141),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和0.71%(1/1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清扫的颈胸交界部、腹上区淋巴结数目以及颈胸交界部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6±1.1)枚、(3.5±1.1)枚和(0.7±1.1)枚,Sweet组分别为(2.3±0.8)枚、(2.4±0.8)枚和(0.3±0.6)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6,9.02,3.26,P<0.05).290例手术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273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94.14% (273/29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个月.Ivor-Lewis组患者术后第1、2、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21%(11/134)、19.64% (22/112)、29.35%(27/92),Sweet组分别为19.05% (24/126)、35.24% (37/105)、44.19% (3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7.33,5.03,P<O.05).其中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区域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9.68,6.87,P<0.05).Ivor-Lewis组患者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0% (121/134)、80.36% (90/112)、71.74% (66/92),Sweet组分别为80.95% (102/126)、59.05% (62/105)、51.16% (44/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5,11.73,7.97,P<0.05).结论 Ivor-Lewis经胸颈部机械吻合术治疗中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安全性好,术后患者生存获益明显.该术式可以作为治疗颈部无肿大可疑转移淋巴结的中段食管癌的优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2.
孙健 《智慧健康》2018,(2):27-29
目的评价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以期为提高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结果 45家被调查医院中,8家医院为DEA有效,8家医院为DEA弱有效,29家医院为DEA无效。广西29家非DEA有效医院在门急诊人次、年检查总人数、床位数、设备购置金额方面的冗余值分别为26483人次、190人、364张、1168428万元,平均冗余比例分别为6.37%、0.04%、47.31%、58.61%。结论广西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运行效率较低,设备投入产出冗余量较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VBN)联合径向超声(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胸部CT高度怀疑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188例,根据操作设备不同,分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径向超声组(EBUS+TBLB组)及虚拟导航联合径向超声组(VBN+EBUS+TBLB组),评估三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安全性,以及EBUS组及VBN+EBUS组操作时间。结果TBLB组、EBUS组及VBN+EBUS组三组患者的诊断率分别为32.2% .64.3%及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直径为2~3 em的病灶差异更为明显。亚组分析显示,诊断率与病变肺叶无关,VBN能明显缩短操作时间,超声探头在病灶内部或紧邻病灶诊断率高。结论在TBLB的基础上联合VBN及EBUS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吴茱萸中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研究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水煎煮提取吴茱萸,运用LC—MS“联用技术得到各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从而对各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从吴茱萸提取物中鉴定出14个化合物。结论HPLC—MS。法可用于吴茱萸中3类成分的结构分析,为建立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46.
付胜伟  孙健 《河北医药》2014,(2):229-23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及抗凝治疗后的预后分析。方法单纯颅脑创伤患者73例,依据外伤情况给予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性抗静脉血栓事件(VTE)治疗,并选择同时期一般情况与治疗组接近的单纯颅脑创伤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发生VTE的情况、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发生VT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死率,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预防性抗凝显著降低了严重的孤立脑外伤患者的VTE发生的风险,若给予抗凝的时间恰当,则不会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且与患者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Mtwo镍钛器械和手用不锈钢K挫的根管预备能力。方法:选取需进行根管治疗的132例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Mtwo镍钛器械和手用不锈钢K挫,比较根管预备时间、根管预备后疼痛的反应和根管充填质量。结果:Mtwo镍钛器械工作效率高,术后疼痛少,根管充填质量高。结论:Mtwo镍钛器械优于手用不锈钢K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营养干预和口服多种益生菌预防肝性脑病(HE)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内第二次发作的HE患者(C型),在其临床治愈后予以营养干预及口服多种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嗜酸乳杆菌。治疗随访一年,观察其HE发作和肝功能及血氨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E发作减少,血氨水平显著下降,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提高(P〈0.05)。结论营养干预和联合应用多种益生菌有利于预防复发性肝性脑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49.
李光  金保庚  孙健  向从明 《山东医药》2006,46(33):49-50
回顾性分析31例阴茎癌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30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8例,阴茎全切并尿道会阴造口术3例;同时或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7例。28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1、2、5a生存率分别为89.2%、82.1%、71.4%。认为阴茎部分切除治疗Ⅰ、Ⅱ期阴茎癌合理有效,有明显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0.
正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伊蚊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53年首次由Ross Gordona在坦桑尼亚地区分离获得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同时也从伊蚊中分离到该病毒[1,2]。该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分布于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2005—2007年在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