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81.
子宫颈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6例宫颈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1、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45.3%、28.6%、20.4%、18.8%。临床分期、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及治疗方法对预后影响明显,手术范围对预后无影响。作者认为:宫颈腺癌的治疗应尽量争取手术切除,且手术方式宜选择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后配合根治性放疗。  相似文献   
82.
DNA拓扑异构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与胃癌的分型、分期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DNA后扑民构酶Ⅱ单克隆抗体SWT3D1对80例胃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DNA拓扑异构酶指数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型有关,分化低的腺癌表达明显高于分化高的腺癌。表达与分期无关,。不同生存年段的TopoⅡ表达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opoⅡ指数与胃癌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与分期无关,与预后无关,可作为恶性度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3.
84.
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不同术式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效果,探讨其术式选择。方法:2002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84例,男56例,女28例,年龄21~68岁。术前均伴有颈项部疼痛和活动受限,17例合并不程度寰枢水平的颈脊髓损伤症状。19例为单纯齿状突骨折,65例合并寰枢椎脱位。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复位。根据骨折线类型、伴随损伤和骨质情况,58例采用前路单枚中空螺钉固定(A组),26例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B组)。结果: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8个月,A组58例患者54例获得骨性愈合,4例纤维性愈合,颈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正常;B组均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旋转功能不同程度受限。结论: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应根据齿状突的骨折线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单枚中空螺钉固定可保留颈椎的正常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小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手术组(n=20)和开放手术组(n=23),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止痛药物需求、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手术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及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方面,比开放手术有优势(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肠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采用腰椎后路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53例。根据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X线片观察腰椎前凸角、侧凸角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5.2%。优34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90.6%。腰椎侧凸Cobb’S角由术前的(30.5.4-6.1)。矫正到末次随访的(12.3±4.1);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15.2±4.6)。矫正到末次随访的(32.1±7.3)。无矫正角度明显丢失及内固定物失效。结论腰椎后路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血清水平,探讨两者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变化,分析两者在发病过程中可能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4例RA患者(稳定期组46例、活动期组68例),39例其他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非RA组)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同时检测类风湿因子(RH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血沉(ESR)。结果RA组sTREM-1、IL-17较正常对照组高(P=0.03,0.02),且sTREM-1在活动期RA明显高于稳定期RA(P=0.02);RA组血清中sTREM-1与IL-17(r=0.97,P=0.001)、CRP(r=0.255,P=0.006)及ESR(r=0.442,P=0.001)变化呈正相关;未发现sTREM-1、IL-17血清水平变化与病程相关(P=0.64,0.50);两项血清学指标在RA组及非RA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39,0.09)。结论 RA患者sTREM-1水平与反应疾病活动的指标如CRP、ESR水平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sTREM-1参与RA的发病及疾病活动过程,有可能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新指标;血清sTREM-1与IL-17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两者在RA发病及病情活动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靶抗原的分析,探讨ANCA在LN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33例处于活动期的LN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ANCA,并分析ANCA与LN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用IIF方法检测时,ANCA在LN的阳性率为45.4%,全部是核周型ANCA(p-ANCA)。用ELISA方法检测靶抗原,乳铁蛋白(LF)为主要的靶抗原,占80.0%,且其荧光模型全为甲醛敏感型。其余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占20.0%,其荧光模型为甲醛抵抗型。而正常对照血清ANCA及其靶抗原全部阴性。ANCA阳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24.3岁±4.5岁,而ANCA阴性组中LN患者平均年龄为31.9岁±9.3岁,ANCA阳性组合并皮肤血管炎、病情活动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NCA阴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但2组间病理分型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ANCA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且与LN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9.
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咽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上颈椎或上、下颈椎腹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口咽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伴有下颌关节僵直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1例,行TARP钢板内固定术;处理枢椎体肿瘤1例,行C2椎体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椎体,同期行后路C1~C3椎弓根钉棒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口、舌、唇面下颌骨劈开入路处理C1~C5肿瘤1例,行肿瘤切除,异形钛网笼置入重建C2~C4椎体,同期后路C1~C5附件肿瘤切除.枕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病变部位显露满意,顺利完成手术操作。随访12~24个月。2例肿瘤患者的肿瘤切除彻底,前路椎体重建满意,后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正常;1例寰枢椎陈旧性脱位患者的寰枢椎达解剖复位,颈髓减压充分,C1~C2前路内固定稳妥,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口咽下颌骨劈开扩大入路适合于处理同时累及上下颈椎的腹侧病变或患者张口困难的上颈椎腹侧病变。  相似文献   
90.
螺旋CT 3D,MPR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薄层螺旋CT扫描后利用三维重建(SSD)和多层面重建(MPR)后处理功能显示骨折,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 肩胛骨骨折线分别在DR、薄层CT轴位相、SSD及MPR显示率分别为91%、100%、91%及100%;肩胛骨折骨片移位在DR、薄层CT轴位相、SSD及MPR显示率分别为78%、100%、100%及100%.结论 螺旋CT及其后处理功能能为肩胛骨骨折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