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社区支持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为制定相关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2014年横截面数据,剔除缺失值后得到样本6154例,男性2839例(46.1%),女性3315例(53.9%)。使用修改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量老年人的认知情况。社区支持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和帮助(包含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服务等)。分析社区支持组和无社区支持组的认知功能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支持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无社区支持组的认知功能受损比为33.8%(820/2428),社区支持组为30.5%(1137/37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9,P=0.007);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婚姻情况、居住安排和经济状况后,社区支持组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为无社区支持组的0.84倍(OR=0.84,95%CI:0.74~0.95,P=0.006)。结论:社区支持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2.
钙离子是体内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是构成骨骼的矿物质。它具有兴奋心脏、调整心率、收缩心肌、骨骼肌及平滑肌的作用,也可应用于心肌梗死及药物治疗。此外,钙离子在血液凝固、细胞损伤及死亡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钙离子水平主要是由肾脏维持和调节的。  相似文献   
23.
刘珏  郭年新  麻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783-1786
目的 考察大学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并分析安全感和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安全感量表、拒绝敏感性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77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有47.7%的大学生在儿童期至少经历过一种类型的虐待,有无虐待经历的大学生在安全感、拒绝敏感性和抑郁症状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74, P<0.001; t = -4.85, P<0.001; Z = -4.78, P<0.001);儿童期虐待直接正向预测抑郁症状[β = 0.48(0.39~0.57), P<0.001];安全感和拒绝敏感性在儿童期虐待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β = 0.21(0.14~0.28), P<0.001; β = 0.04(0.01~0.06), P<0.05; β = 0.02(0.01~0.03), P<0.05]。结论 儿童期遭受过虐待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儿童期虐待可以通过降低大学生的安全感并提高拒绝敏感性进而增加大学生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急性应激对大学生反应抑制的影响。方法:对27名大学生(男12,女15)采用特里尔社会压力范式诱发急性应激状态,中性状态采用出声阅读进行匹配,分别在急性应激和中性状态下完成双选择Oddball任务。结合ERP技术,比较两种状态下反应时间,错误次数,N2、P3成分,以及应激区线下面积与N2、P3的相关关系。结果:双选择Oddball任务中,相较于中性状态,急性应激状态下反应抑制时间(P<0.05)缩短,反应错误次数(P<0.05)减少,N2、P3波幅减小。结论:诱发急性应激可促进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青少年未来取向潜在模式及其与生涯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997名青少年,使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和青少年生涯发展量表进行测评,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比较未来取向的潜在类别,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探究未来取向与生涯发展的关系。结果:青少年未来取向可分为消极未来取向型(32.3%)、低思虑执行型(26.7%)、一般未来取向型(26.1%)及积极未来取向型(14.9%),不同青少年未来取向6个因素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积极未来取向型青少年在生涯发展量表各维度上得分最高,消极未来取向型得分最低,低思虑执行型和一般未来取向型得分居于中间。结论:青少年未来取向存在4种潜在类别,且未来取向类别与生涯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