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肩痛穴疗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肩痛穴疗法:每5日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针刺肩痛穴对肩周炎总有效率为95.9%。简单易行,费用低廉。适合在农村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常见八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后的患者大部分已失去手术机会,预后差,发病率死亡率几乎平行。究其原因,缺乏科学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对肺癌研究落后的原因之一,因此模拟出与人类肺癌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过程及治疗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需要迫切解决的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提倡针灸药物并用的医家众多.针药结合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其实验研究也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新宠,笔者仅就针药结合的古今研究来探讨一下针药结合研究的未来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甘温除热法在发热症和亚健康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温除热法开辟了气虚等虚证发热治疗学上的先河,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甘温除热之“热”,除泛指劳倦内伤兼外感而导致的气虚气郁发热外,元气亏损相火失控与亚健康状态整体机能失调、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下降处于疾病边缘的状态情况也与之相似。甘温除热理念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6.
陈以国教授善治颈椎病,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多年,遣方用药,经验丰富,对“通气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种颈椎病的妙用之法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陈以国教授善治颈椎病,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多年,遣方用药,经验丰富,对"通气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各种颈椎病的妙用之法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防治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AS)动脉斑块及科水平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影响,筛选特征性菌群,探析电针抗AS的机制。方法:实验兔平均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防治组,每组6只。模型组以高脂饲料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方法造模;防治组先予电针干预后造模,后再予电针干预。观察油红O染色、16S rRNA测序与生信分析结果。结果:防治组颈动脉内壁沉积脂质斑块明显少于模型组;空白组与防治组组间肠道菌群群落差异更小;防治组S24-7、Synergistaceae、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组相近。结论:AS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关,电针能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可能与S24-7 Veillonellaceae、[Mogibacteriaceae]科菌群相对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杉醇在小鼠体内的靶向吸收现象,研究电针对小鼠体内紫杉醇代谢分布的趋向性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紫杉醇,按18㎎/㎏标准注射,将小鼠分为单纯给药组、电针刺肺俞穴结合给药组、电针刺灵台穴结合给药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相同时间内,电针刺肺俞穴结合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含量高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刺激特定穴位或穴位群对于特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有靶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肺癌大鼠体内紫杉醇脂质体趋向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肺俞”、“太渊”对紫杉醇脂质体在肺癌大鼠体内趋向性的影响,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研究开辟新的途径。方法,紫杉醇脂质体用”“锝标记,选用单纯尾静脉注射药物以及注射药物分别与针刺“肺俞”、“太渊”(相关穴位)、“神门”(无关穴位)相结合等4种方法对造模成功的肺癌大鼠进行干预(每组18只)。分别于静脉注射后60、90、120min(每个时间点取6只)后处死大鼠,用γ-放射免疫记数器分别测定肺、肝、肾等脏器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含量。结果针剌“肺俞”和“太渊”在全部或部分时间点使肺癌大鼠肺组织紫杉醇脂质体含量增加。针刺“神门”未能使肺组织药物含量升高。结论针刺“肺俞”和“太渊”对紫杉醇脂质体在肺癌大鼠体内的分布具有趋向性影响,“肺俞”对药物在肺脏的靶向性影响大于“太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